绪论 1
第一编 异军突起(1918年—二十年代末) 27
第一章 五四散文整体观 27
第一节 “愤”:五四散文家的破坏心态 27
第二节 五四散文鸟瞰:“极一时之盛” 44
第二章 现代散文的萌芽:杂感 67
第一节 杂感热 67
第二节 陈独秀 李大钊 77
第三节 胡适 刘半农 85
第四节 钱玄同 吴虞 92
第五节 杂感的成因及影响 96
第三章 五四散文主潮:怨怒之音(上) 99
第一节 鲁迅 99
第二节 茅盾 瞿秋白 129
第三节 郭沫若 王统照 川岛 140
第四章 五四散文主潮:怨怒之音(下) 150
第四节 飘泊者的哀怨悲歌 150
第五节 郁达夫 154
第六节 庐隐 石评梅 陈学昭 165
第五章 五四散文的分流 177
第一节 冲淡:落潮中被召回的名士情趣 177
第二节 周作人的冲淡散文 186
第三节 俞平伯 钟敬文 211
第六章 五四散文的趋美变异 219
第一节 冰心的清纯散文 219
第二节 朱自清等的儒雅散文 237
第三节 徐志摩等的唯美散文 252
第二编 裂变分化(二十年代末—四十年代中期) 277
第七章 散文的蜕变和杂文的兴盛 277
第一节 散文观念的两极蜕变和冲突 277
第二节 散文的俗化及其收获 290
第三节 杂文的兴盛 313
第八章 京派散文 333
第一节 文化选择及其审美心理特征 333
第二节 沈从文 347
第三节 何其芳 357
第四节 其他京派散文作家 366
第九章 论语派散文 379
第一节 文化心理、理论资源和抒写策略 379
第二节 林语堂 391
第三节 其他论语派作家 396
第十章 表现自我 艰难的挣扎 400
第一节 丰子恺的性灵小品 400
第二节 周作人、陈源等的书斋小品 405
第三节 郁达夫等的游记 415
第四节 郭沫若等的回忆散文 420
第五节 冰心等的哀祭散文 428
第六节 鲁彦等的乡土散文 432
第七节 其他散文作家 435
第十一章 时代呼唤 无畏的抗争 443
第一节 爱国抗日:抗日战争时期散文的灼热主题 443
第二节 战地速写 452
第三节 “孤岛”时期的杂文 457
第四节 “后方家园”中的散文 460
第十二章 海派散文 474
第一节 文化性格和审美特征 474
第二节 张爱玲 章衣萍 苏青 480
第十三章 学者散文 490
第一节 文化精神特征、渊源及影响 490
第二节 梁实秋 499
第三节 钱锺书 王了一 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