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中国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研究综合报告 3
第一章 我国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的战略需求 3
一、改善近海环境质量,维护海洋生态安全的需求 3
二、促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4
三、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需求 4
第二章 我国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现状 6
一、我国海洋环境与生态现状 6
(一)近岸海域水质较差 6
(二)局部海域沉积物受到污染 7
(三)海洋垃圾污染不容忽视 12
(四)海岸带生态遭到破坏,渔业资源衰退 13
(五)典型生态系统受损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 13
(六)海洋生物入侵严重 16
(七)生态灾害频现且呈加重趋势 18
(八)持久性有机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23
(九)海洋健康指数偏低 24
二、海洋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发展现状 26
(一)实施陆源污染物总量减排工程,缓解海洋环境压力 26
(二)开展了海洋垃圾污染控制 28
(三)积极稳妥地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29
三、海洋生态保护工程发展现状 29
(一)海洋保护区网络体系建设初显成效 29
(二)海岸带生态修复与治理逐步开展 30
四、海洋环境管理与保障工程 31
(一)基于功能区划的海域使用管理和环境保护 31
(二)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31
(三)海洋环境与生态风险防范和应急能力建设逐步启动 33
第三章 世界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现状与趋势 35
一、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现状与主要特点 35
(一)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理念 35
(二)污染控制工程发展现状与特点 35
(三)海洋生态保护工程发展现状与特点 39
(四)管理与保障工程发展现状与特点 44
(五)重大涉海工程的环境保护 50
二、面向2030年的世界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趋势 55
(一)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能力大幅度提高,海洋环境将面临更大压力 55
(二)海洋经济的绿色增长将成为各国首选之路 55
(三)环境监测技术信息化趋势 56
(四)海洋环境保护全球化趋势 57
三、国外经验教训(典型案例分析) 57
(一)美国切萨皮克海湾的TMDL方案 57
(二)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生态环境保护 60
(三)荷兰临港石化生态产业园 62
(四)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应急响应 64
第四章 我国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67
一、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给近海环境与生态带来巨大压力 67
(一)我国沿海地区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67
(二)我国沿海地区污染物排放预测 69
二、陆海统筹的环境管理仍存在机制障碍和技术难度 70
三、海洋生态保护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有待提升 72
(一)海洋生态保护系统性不强 72
(二)工程及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72
(三)区域及国家层面的综合考虑不足 73
四、涉海工程的技术水平、环境准入、环境监管等方面问题 73
(一)海洋油气田开发工程监管不力,溢油管理制度不完善 73
(二)沿海重化工产业环境准入门槛不高,环境风险高 76
(三)围填海工程缺乏科学规划,监督执法体系不完善 78
(四)核电开发工程安全形势不乐观 80
五、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尚不健全,环境风险应急能力较差 83
(一)海洋环境监视、监测系统尚不健全,监测技术不完善 83
(二)海洋环境质量标准主要参照国外研究成果制定,无我国海洋环境质量基准研究支持 85
(三)海洋生态环境风险管理与应急能力薄弱 85
六、我国海洋环境与工程发展差距分析 86
第五章 我国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战略和任务 88
一、战略定位与发展思路 88
(一)战略定位 88
(二)战略原则 88
(三)发展思路 89
二、战略目标 89
(一)2020年 89
(二)2030年 90
(三)2050年 91
三、战略任务与重点 91
(一)总体任务 91
(二)发展路线图 91
(三)重点任务 92
(四)保障措施 97
第六章 中国海洋生态与环境工程发展的建议 99
一、建立陆海统筹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99
(一)必要性 99
(二)主要内容 100
二、实施国家河口计划 100
(一)必要性 100
(二)总体目标 101
(三)主要任务 101
三、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102
(一)必要性 102
(二)发展目标 103
(三)重点任务 103
四、构建海洋环境质量基准/标准体系 104
(一)必要性 104
(二)主要内容 105
第二部分 中国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研究专业领域报告 113
专业领域一: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工程发展战略 113
第一章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工程发展的战略需求 113
一、促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113
二、改善海洋环境质量,维护海洋生态安全的需求 113
三、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需求 114
第二章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工程发展现状 115
一、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 115
(一)入海河流水质不佳 115
(二)近海富营养化程度高 116
(三)局部海域沉积物受到重金属污染 118
(四)海洋垃圾污染不容忽视 122
(五)持久性有机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123
(六)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频发 125
二、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工程发展现状 125
(一)实施污染物总量减排工程,缓解海洋环境压力 125
(二)海洋垃圾污染控制 127
(三)积极稳妥地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128
第三章 世界海洋污染防治工程发展现状与趋势 129
一、世界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工程发展现状的主要特点 129
(一)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海洋环境保护理念 129
(二)海岸带综合管理成为解决海岸带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129
(三)防治陆基活动影响海洋环境行动计划得到各国积极响应 130
(四)欧、美各国实施可持续营养物质管理 132
(五)海洋垃圾污染控制受到国际关注 133
(六)实施海洋垃圾监控、收集、循环利用的系统工程 135
(七)实施各类沿海富营养化控制工程 135
二、面向2030年的世界海洋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发展 138
(一)Rio+20提出的绿色经济 138
(二)海洋经济的绿色增长之路 138
(三)海洋污染控制的全球化趋势 139
三、国外经验教训(典型案例分析) 139
(一)日本濑户内海治理 139
(二)美国切萨皮克海湾的总量控制 143
第四章 我国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147
一、沿海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海洋环境压力将长期存在 147
(一)我国沿海地区工业发展趋势 147
(二)我国沿海地区城市化发展趋势 148
(三)沿海地区氮、磷排放量预测 149
二、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失衡,资源环境压力较大 150
三、重大环境风险源不断增加,近岸海域环境风险凸显 152
四、环境管理统筹协调不够,环境监管能力不足 153
五、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发展差距分析 153
第五章 我国海洋污染控制工程发展战略和任务 155
一、战略定位与发展思路 155
(一)战略定位 155
(二)战略原则 155
(三)发展思路 156
二、战略目标 156
(一)总体目标 156
(二)阶段性目标 156
三、战略任务与重点 157
(一)总体任务 157
(二)发展路线图 158
(三)重点任务 158
四、保证措施 165
(一)完善环境法制,强化执法监督 165
(二)创新环境政策,形成长效机制 165
(三)鼓励公众参与,加强舆论监督 166
第六章 中国海洋污染控制工程发展的重大建议 167
一、建立陆海统筹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167
(一)必要性分析 167
(二)主要内容 168
二、实施国家河口计划 168
(一)必要性分析 168
(二)总体目标 169
(三)主要任务 169
三、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170
(一)必要性 170
(二)发展目标 171
(三)重点任务 171
四、编制国家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172
五、关于渤海环境保护的政策建议 173
(一)渤海环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73
(二)关于加强渤海环境管理工作的政策建议 174
专业领域二:重点海域生态保护工程发展战略 182
第一章 我国海洋保护生态工程发展的战略背景 182
一、改善近海环境质量,维护海洋生态安全的需求 182
二、平衡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183
三、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奠定海洋强国基础 184
第二章 我国海洋生态保护工程发展现状 185
一、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现状 185
(一)受围填海、采砂、风暴潮等因素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损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 185
(二)生态灾害频现且呈加重趋势 192
(三)海洋生物入侵严重 200
(四)全球变暖致海洋生态系统结构改变 202
二、海洋生态保护工程发展现状 203
(一)海洋保护区网络体系建设初显成效 203
(二)海岸带生态恢复与治理逐步开展 204
第三章 世界海洋生态保护工程发展现状与趋势 213
一、世界海洋生态工程发展现状的主要特点 213
(一)严格实施保护区制度,保护珍稀物种和生境 213
(二)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人工恢复,恢复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215
(三)以管理为抓手,辅以规章制度硬约束 216
二、国外经验教训(典型案例分析) 218
(一)美国旧金山湾盐沼湿地恢复案例 218
(二)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生态环境保护 218
(三)美国得克萨斯州Loyola海岸带生态恢复工程 225
(四)荷兰围垦区生态重建 227
第四章 我国重点海域生态保护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229
一、体系完整性和整体性不强,亟待进行适应性管理 229
二、相关工程及技术有待提升,亟待加强创新驱动 230
三、区域及国家层面考虑不足,亟待形成国家配套体系 230
四、管理水平和体制不够全面,亟待开展全方位联动机制 231
第五章 我国海洋重点海域生态工程与科技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与重点 233
一、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 233
(一)战略定位 233
(二)战略原则 233
(三)战略目标 234
二、战略任务 235
(一)总体任务 235
(二)重点任务 236
三、发展路线图 238
四、保障措施 239
(一)提升执法能力,加强海洋综合管理 239
(二)加强跨学科的交叉性研究,重视海洋数字化 240
(三)加强生态示范工程,提高引领带动作用 240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保护恢复能力 240
(五)加强海洋意识宣传与建立公众参与制度 241
第六章 重大海洋重点海域生态保护工程与科技建议 242
一、海洋保护区网络构建及优化 242
(一)必要性分析 242
(二)总体目标 243
(三)重点任务 243
二、实施重点河口和海湾生态保护工程 243
(一)必要性分析 243
(二)总体目标 244
(三)重点任务 244
三、实施重点生态系统保护示范工程 246
(一)必要性分析 246
(二)总体目标 246
(三)重点任务 246
专业领域三:重大涉海工程的生态和环境保护发展战略 251
第一章 重大涉海工程环境保护现状及战略需求 251
一、海洋油气田开发工程 251
二、沿海地区重化产业 252
三、海岸带围填海工程 252
四、核电开发工程 253
第二章 我国重大涉海工程及环境保护发展现状 255
一、海洋油气田开发工程 255
(一)工程发展现状 255
(二)海洋油田开发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 257
(三)我国海洋油田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58
二、沿海地区重化产业 259
(一)产业发展现状 259
(二)沿海重化产业生态环境影响 261
(三)环境保护措施 262
三、海岸带围填海工程 263
(一)围填海工程现状 263
(二)我国海岸带围填海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 265
(三)我国海岸带围填海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66
四、核电开发工程 267
(一)核电开发工程现状 267
(二)我国核电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 267
(三)我国核电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68
第三章 世界重大涉海工程及环境保护发展现状与趋势 270
一、世界重大涉海工程发展现状与主要特点 270
(一)海洋油气田开发工程 270
(二)沿海地区重化产业 272
(三)海岸带围填海工程 275
(四)核电开发工程 277
二、世界重大涉海工程发展趋势 279
(一)海洋油气田开发工程 279
(二)沿海地区重化产业 281
(三)海岸带围填海工程 281
(四)核电开发工程 283
三、经验教训(典型案例分析) 285
(一)雪佛龙公司原油泄漏事故 285
(二)荷兰临港石化生态产业园 286
(三)日本临港钢铁工业发展 287
(四)美国沿海炼油产业 287
(五)长江口围填海工程 288
(六)荷兰围填海工程 289
(七)日本围填海工程 290
(八)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 291
第四章 重大涉海工程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294
一、海洋油气田监管不力,环境污染事故频发 294
二、沿海重化工产业遍地开花,环境风险剧增 295
三、围填海工程粗放发展,缺乏科学规划 295
四、核电开发跃进式发展,安全形势不乐观 296
第五章 我国重大涉海工程与科技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与重点 298
一、建立绿色发展机制,优化产业布局 298
(一)设定绿色发展目标,建立绿色发展机制 298
(二)沿海地区应执行更为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 298
(三)沿海地区划定生态红线,正确引导海岸带开发利用活动 299
二、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减轻环境压力 299
(一)海洋油气田开发工程 299
(二)沿海地区重化产业 300
(三)海岸带围填海工程 300
(四)核电开发工程 300
三、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完善海洋环境灾害防控机制 301
(一)完善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灾害监控预警及应急机制 301
(二)建立海洋生态环境风险管理信息服务平台 301
(三)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涉海企业环境责任,增强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301
(四)强化重大涉海工程的项目审批、执行监督与生态补偿 302
第六章 关于重大涉海工程环境保护政策建议 303
一、实施海洋保护区网络构建及优化专项 303
(一)必要性分析 303
(二)预期目标 303
(三)重点内容与关键技术 304
二、渤海海洋油气开发环境保护 304
专业领域四:海洋环境监测与风险控制工程发展战略 309
第一章 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与风险控制的战略需求 309
一、海洋资源利用和海洋综合管理的基本需求 309
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的需求 309
三、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需求 310
第二章 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和风险控制发展现状 311
一、海洋环境监测发展现状 311
(一)海洋环境监测发展历程 311
(二)海洋环境监测进展概述 314
(三)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现状 315
(四)海洋环境监测管理机构 317
(五)海洋环境监测制度 318
(六)海洋环境监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318
二、我国海洋环境风险控制发展现状 319
(一)海上溢油风险源识别 319
(二)溢油风险监控与应急 319
(三)溢油风险评价 322
(四)海上化学品泄漏 323
第三章 世界海洋环境监测和风险控制发展现状与趋势 324
一、世界海洋环境监测和风险控制发展现状与主要特点 324
(一)海洋环境监测发展现状与特点 324
(二)海洋环境风险控制发展现状与特点 331
二、面向2030年的世界海洋环境监测和风险控制工程发展趋势 338
(一)重视水体的富营养化评估与污染源监测 338
(二)由水质要素和污染物监测向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扩展 338
(三)强调海洋环境监测的区域特征与公众服务功能 339
(四)积极推进环境监测技术信息化进程 339
(五)重视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方法体系的完善与统一 340
(六)呈现跨学科、跨地区、跨部门的合作监测趋势 340
(七)卫星遥感监测是未来海上溢油监测的主要模式 341
(八)“微型实验室”是海洋环境监测仪器研发的新趋势 341
三、国外经验教训(典型案例分析) 342
(一)OSPAR协议 342
(二)澳大利亚生态健康监测计划 342
(三)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故 343
(四)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348
第四章 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与风险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351
一、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尚不健全,监测技术不完善 351
(一)管理体制没有理顺、规章制度尚不健全 352
(二)监测理念落后、技术支撑不足、主要设备依赖进口 352
(三)海洋监测系统以岸基监测台站为主,离岸监测和监测能力薄弱 352
(四)不能满足海洋科学研究的综合性监测要求 353
(五)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尚停留在环境污染评价,海洋环境监测层次有待提高 354
(六)海洋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薄弱 354
(七)海洋生态监测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354
二、海洋环境质量标准主要参照国外制定,无我国基准研究支持 354
三、海洋环境风险管理的信息支撑能力薄弱 355
四、海洋生态环境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有待加强 355
(一)应急法律法规不完善 355
(二)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善 356
(三)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356
(四)化学品泄漏应急能力不强 357
第五章 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与风险控制工程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与重点 359
一、战略定位与发展思路 359
(一)战略目标 359
(二)战略任务与重点 359
二、重要领域海洋环境监测与风险控制工程发展战略 361
(一)以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开展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原始创新 361
(二)掌握海洋环境与生态监测关键技术 361
(三)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创新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特色发展道路 362
(四)建立紧跟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家需求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 362
(五)建立完善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灾害监控预警及应急机制 362
第六章 海洋环境监测与风险控制工程发展重大政策建议 363
一、国家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与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363
(一)发展海洋高新监测技术 363
(二)建立海洋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式 364
(三)完善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标准和规范 364
(四)优化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布局和功能 364
(五)加强质量监督和管理 365
(六)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信息化建设 365
(七)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365
二、海洋环境质量基准/标准研究专项 365
三、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指标筛选与评估专项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