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发动机冷却液的发展 1
1.1 发动机 1
1.2 发动机的冷却 1
1.3 发动机冷却液 2
1.4 发动机冷却液的发展 3
1.5 冷却液最新发展 13
第2章 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 15
2.1 重负荷发动机及冷却系统 15
2.2 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技术标准及规格的发展历程 16
2.3 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的类型 17
2.4 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的技术发展历程 18
2.5 现代重负荷发动机的技术进步与冷却液的发展 25
2.6 湿式缸瓦与气缸衬里气穴腐蚀 30
2.7 重负荷发动机冷却系统其他问题 33
2.8 重负荷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趋势 36
第3章 发动机冷却液的组成 39
3.1 水 39
3.2 乙二醇 46
3.3 MPG丙二醇 59
3.4 丙三醇 71
3.5 二甲亚砜 74
3.6 二乙二醇 77
3.7 二丙二醇 79
3.8 缓冲剂 80
3.9 缓蚀剂 83
3.10 阻垢分散剂 95
3.11 消泡剂 96
3.12 染色剂 96
第4章 水乙二醇无机盐型(IAT)发动机冷却液 98
4.1 发动机冷却液的性能要求 98
4.2 发动机冷却液实验室评定项目及要求 99
4.3 环保型无机盐发动机冷却液开发举例 106
4.4 硅酸盐稳定剂 112
4.5 冷却液行车试验 115
第5章 无机盐型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 120
5.1 重负荷发动机的穴蚀问题 120
5.2 重负荷发动机冷却穴蚀评定方法 124
5.3 影响穴蚀的因素 125
5.4 重负荷冷却液中缓蚀剂在使用中的消耗 132
5.5 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与补充化学添加剂(SCA)配方举例 133
5.6 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的不足 135
第6章 OAT有机酸型发动机冷却液技术 138
6.1 有机羧酸 138
6.2 有机羧酸在发动机冷却液中的应用 139
6.3 有机酸技术OAT在发动机冷却液中的使用 150
6.4 OAT在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中的使用 153
6.5 OEM标准要求变化趋势 155
第7章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金属腐蚀及试验方法 158
7.1 冷却系统腐蚀的主要因素 158
7.2 接触腐蚀及试验方法 159
7.3 温度及试验方法 164
7.4 高温稳定性及试验方法 165
7.5 气穴腐蚀及试验方法 166
7.6 点蚀和隙间裂蚀及试验方法 177
7.7 冲蚀及试验方法 179
7.8 模拟实验ASTM D2570发动机冷却液模拟腐蚀试验 181
7.9 测功机试验和发动机台架试验 181
7.10 ASTM D2847车辆及机械发动机冷却液道路测试方法 183
第8章 发动机冷却液的pH值与储备碱度 184
8.1 发动机冷却系统金属的布拜图 184
8.2 导致发动机冷却液pH值降低的因素 188
8.3 储备碱度RA 189
8.4 合适的pH值与RA范围 192
第9章 美洲、欧洲、亚洲OEM对发动机冷却液要求 193
9.1 美国发动机冷却液标准 194
9.2 欧洲发动机冷却液标准 202
9.3 日本冷却液标准 217
第10章 解读中国国家发动机冷却液标准 221
10.1 GB 29743—2013《车辆发动机冷却液》标准 221
10.2 NB/SH/T 0521—2010《乙二醇和丙二醇型发动机冷却液》 232
10.3 GB 29743—2013和NB/SH/T 0521—2010的比较 232
10.4 补充化学添加剂SCA 235
10.5 含甘油的二元醇冷却液 235
第11章 发动机冷却液的生产与管理 237
11.1 原材料的质量要求 237
11.2 冷却液的生产 248
11.3 冷却液的储存与运输 249
11.4 发动机冷却液的回收和循环使用 249
第12章 发动机冷却液的选择与使用 250
12.1 发动机冷却液的颜色 250
12.2 发动机冷却液的使用与维护(SAE J814发动机冷却液标准) 251
12.3 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的使用指导 262
12.4 OAT冷却液的使用指导 263
12.5 丙二醇冷却液的使用指导 263
12.6 发动机冷却液的使用过程维护 264
参考文献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