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场 生存的本体论诠释 人类行为动力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唐代兴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1723925
  • 页数:407 页
图书介绍:在常识世界里,哲学产生方法,方法即是对哲学的运用。但从发生学考量,而是方法创造哲学,哲学运筹方法。基20世纪以来,哲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向“语言学转向”的思潮,但这种转向却停留在对语言的工具性反思层面。本著却另辟蹊径,从语言的生存行为入手来重新考察世界的本体和人的存在问题。语言不仅是工具性,更具有本体论意义,敞开为三个方面:首先,语言既是生态化的,也是生存语义化的;其次,语言的生存语义是以“场”的形式敞开并以“场”的方式发挥功能;其三。以生存语义为内涵充盈形态的场,即可以生境方式也可以死境方式构成人存在敞开的原动力。人们所熟悉的存在与意识、物质与精神、自然与人、社会和个体、历史与发展、真理与价值、自由与伦理、永恒与美等等都构成这个动态生成的生存语义“场”的具体内容。以生存语义场的方式来重新审视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一切,将为当代哲学创构新本体论基石,更可能为当代学术打开一扇新窗口,开辟一个新天空,提供一个认知的新参照系,构建一种新的哲学方法。

重读唐代兴《语义场:生存的本体论诠释》&高楠 1

再版自序 1

初版序一&高清海 1

初版自序 1

导论 审视语言的场化视域 3

1.语言学的人类困境 3

1.1 语言学的现代三步曲 4

1.2 语言学的人文背景 8

1.3 多元的渗进与开拓 12

1.4 自我桎梏中的困境 16

1.5 沉重误解与难解梦境 19

2.广义语义学的哲学蓝图 23

2.1 语言学的前景展望 23

2.2 语义学的历史与现状 25

2.3 人类行为与语言行为 30

2.4 意义达向符号的形式化 32

2.5 自我创设的生态化表达 34

2.6 语言权力的形式化指令 36

2.7 广义语义学蓝图 38

上篇 语义场的构成分析 49

3.生存语义场概观 49

3.1 自我交通与疏离 49

3.2 语义场现象描述 51

3.3 生存语义能量场 55

3.4 “场”化散点透视 60

4.多元探索与无穷发现 65

4.1 现代科学中的物理场 65

4.2 现代的场心理学 68

4.3 弗氏第三种无意识 73

4.4 社会的情境定义 76

4.5 形态发生场 81

5.语义场的语义状态 88

5.1 世界的非结构性 88

5.2 场化语义核生成 93

5.3 状态的和场的 100

5.4 场化的解释因素 102

5.5 两种形态的语义域 106

5.6 场化的语义特征 110

6.语义场的类型学分析 117

6.1 人视野中的自然景观 117

6.2 整体存在的生存视角 120

6.3 多元敞开的文化尺度 124

6.4 变动不居的时间流向 130

6.5 生成化的群体类型场 132

6.6 创化中的个体生命特征 134

6.7 创造性释放的精神生存 140

6.8 人的生物天性原则 153

6.9 生态渗透的交叉与自守 155

7.语义场的形态学分析 158

7.1 语言的存在本质 159

7.2 语言的生存论功能 165

7.3 语言的形式化意味 170

7.4 语言的生存疏离性 179

7.5 解释的主观与徒劳 183

7.6 疏离生成的终极动因 186

7.7 疏离敞开的动态特征 189

8.语义场的行为学分析 193

8.1 感性化的语言行为 193

8.2 语言行为的话题性 195

8.3 语言行为的语境性 197

8.4 语言行为的领域性 198

8.5 语言行为的语区性 200

8.6 隐匿化的语言角色 201

8.7 功利欲望的忠诚性 203

8.8 角色库中的多面人 205

9.语义场的生态学分析 207

9.1 两种不同生态变迁 207

9.2 语义场的生态变迁 209

9.3 生态能量的聚散 213

下篇 语义场的功能分析 223

10.语义场效应生成 223

10.1 语义场发生动因 223

10.2 理解与沟通效应 225

10.3 语义共振的条件 227

10.4 内聚与辐射效应 230

11.语义场的价值取向 232

11.1 存在与价值的指涉 232

11.2 时空化语义价值取向 234

11.3 两种语义价值尺度 241

11.4 世纪性生存眷注 243

11.5 “主体方法”图像 247

11.6 “生境图样”方法 249

12.人类真理的域与度 255

12.1 真理的内在悖论 255

12.2 真理的真实源流 260

12.3 真理的实在域度 262

12.4 哲学的困境与追求 265

12.5 真善美的统一性 267

13.认知敞开的思维模型 269

13.1 生存化的人与思维 269

13.2 类型化的思维模型 274

13.3 思维的生存本质 277

13.4 场化的思维模型 281

14.科学探索的场态运动 288

14.1 科学的人文道路 288

14.2 牛顿的知识论原则 289

14.3 世界的相对化图景 292

14.4 相对的绝对论哲学 294

14.5 科学的悲剧即人 299

14.6 全新的科学启示 302

15.生态化综合思想与方法 305

15.1 经典“物质”的动摇 306

15.2 新的因果关系生成 311

15.3 科学与哲学的共生 315

15.4 生存本体之历史 318

15.5 形式化的实践智慧 326

16.自由的绝对与超越 333

16.1 人的主宰问题 333

16.2 现实和理想 336

16.3 自由的本质 337

16.4 两种生活自由 340

16.5 绝对追求和超越 346

17. 生存中的伦理之网 349

17.1 关系生成伦理行为 349

17.2 善的伦理疆域 355

17.3 传统·责任·义务 361

17.4 权力互补的秘密 365

17.5 正当与不正当 367

18.永恒的生存之梦 370

18.1 美非自由的象征 370

18.2 行为乃美之本源 372

18.3 人的形式化展布 375

18.4 审美生存的场域 377

18.5 艺术·科学·哲学 383

19.历史展布中的人 385

19.1 一种新的历史观 385

19.2 生存即生长 390

19.3 历史化的生存体验 393

19.4 语义场的时时更新 397

索引 400

后记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