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1.1 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 1
1.1.1 选题意义 1
1.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4
1.2 研究现状 8
1.2.1 文献综述 8
1.2.2 研究的若干前提假设 34
第二章 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40
2.1 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40
2.1.1 工业化水平 40
2.1.2 产业结构 42
2.1.3 就业结构 42
2.2 多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 44
2.2.1 生活水平 44
2.2.2 基础设施 46
2.2.3 科技事业 46
2.2.4 贫困问题 47
2.3 多民族地区资源与环境现状 48
2.3.1 资源状况 48
2.3.2 环境生态 52
第三章 多民族地区构建经济社会和谐系统面临的重大问题 54
3.1 区域经济差异 54
3.1.1 静态差距 54
3.1.2 动态差距 57
3.2 生态环境脆弱 59
3.2.1 植被退化 61
3.2.2 土地荒漠化 61
3.2.3 水资源短缺 62
3.2.4 环境污染 63
3.2.5 开发过度 64
3.3 社会稳定问题 65
3.3.1 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66
3.3.2 社会发展的特殊性 66
3.3.3 文化发展的特殊性 67
3.3.4 宗教信仰的特殊性 67
第四章 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69
4.1 指标体系的建立 69
4.1.1 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 69
4.1.2 指标体系评价的对象 72
4.1.3 指标体系评价目的 72
4.1.4 指标选取 73
4.1.5 指标体系框架 77
4.2 权重及评价标准的设定 78
4.2.1 权重的设定 78
4.2.2 评价标准的设定及评分方法 85
第五章 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系统评价和分析 87
5.1 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评价 87
5.1.1 经济发展水平 88
5.1.2 经济发展质量 97
5.1.3 经济调控能力 105
5.1.4 经济发展潜力 108
5.2 多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评价 115
5.2.1 科技教育 116
5.2.2 文体卫生 120
5.2.3 社会保障 123
5.2.4 城乡差距 125
5.2.5 人口结构 129
5.2.6 社会公正 132
5.3 多民族地区资源环境保护评价 134
5.3.1 生态质量 135
5.3.2 资源环境水平 138
5.3.3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141
5.3.4 资源重复利用水平 144
5.4 评价结果分析 146
第六章 多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和谐的理论基础 151
6.1 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151
6.1.1 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151
6.1.2 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的启示 154
6.2 生态补偿机制理论 155
6.2.1 生态补偿及机制的理论基础 155
6.2.2 国外环境及生态补偿机制 157
6.2.3 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159
6.2.4 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的启示 161
6.3 人力资本理论 162
6.3.1 人力资本思想的渊源 162
6.3.2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观点 163
6.3.3 人力资本理论的新发展 166
6.3.4 人力资本理论的启示 173
第七章 多民族地区构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政策建议 175
7.1 以人为本——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的核心理念 175
7.1.1 科学发展观 176
7.1.2 和谐利益观 176
7.1.3 构建经济社会和谐的原则 177
7.2 缩小地区经济差异——构建多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179
7.2.1 发展模式创新 180
7.2.2 财政转移支付 183
7.2.3 资源配置与资源转换 186
7.2.4 税制改进 188
7.3 保护生态——多民族地区构建经济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 193
7.3.1 生态补偿 193
7.3.2 生态移民 199
7.3.3 生态保护 200
7.4 社会事业优先发展——多民族地区构建经济社会和谐的价值取向 204
7.4.1 投资于各族人民健康,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05
7.4.2 教育优先,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206
7.4.3 减缓和消除贫困 208
结束语 212
参考文献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