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1
第一章 边缘法学理念 3
一、理念论 3
二、部类性质 12
三、部类对象 16
四、部类范围 19
五、部类内容 22
第二章 边缘法学价值 27
一、价值论 27
二、认识价值 34
三、学术价值 37
四、学科价值 41
五、社会价值 44
第三章 边缘法学思维 48
一、思维论 48
二、交叉思维 57
三、组合思维 64
四、结合思维 71
五、融合思维 79
第四章 边缘法学方法 87
一、方法论 87
二、感性研究法 93
三、理性研究法 97
四、扩充研究法 102
五、整体研究法 107
第五章 边缘法学关系 112
一、关系论 112
二、与法律科学关系 117
三、与本体法学关系 121
四、与类型法学关系 126
五、与部门法学关系 131
第六章 边缘法学联系 136
一、联系论 136
二、与人文科学联系 140
三、与社会科学联系 145
四、与自然科学联系 149
五、与技术科学联系 154
第七章 边缘法学地位 159
一、地位论 159
二、近代法学地位 164
三、现代法学地位 168
四、后现代法学地位 173
五、当代法学地位 177
第八章 边缘法学体系 183
一、体系论 183
二、理论边缘法学 190
三、基础边缘法学 196
四、综合边缘法学 201
五、法域边缘法学 206
第九章 边缘法学生成 212
一、生成论 212
二、边缘法学行为 217
三、边缘法学技术 222
四、边缘法学活动 228
五、边缘法学思想 236
第十章 边缘法学类化 243
一、类化论 243
二、边缘法学学科 248
三、边缘法学类型 256
四、边缘法学门类 260
五、边缘法学部类 265
第十一章 边缘法学培训 272
一、培训论 272
二、立法者培训 278
三、司法者培训 282
四、执法者培训 287
五、护法者培训 291
第十二章 边缘法学应用 296
一、应用论 296
二、立法文本应用 301
三、司法文书应用 312
四、案件侦查应用 322
五、法庭审判应用 332
第十三章 边缘法学比较 341
一、比较论 341
二、学术理念比较 345
三、认知模式比较 349
四、生成途径比较 354
五、实践方式比较 358
第十四章 边缘法学辨析 364
一、辨析论 364
二、相近学科辨析 369
三、相对学科辨析 373
四、相同学科辨析 378
五、相关学科辨析 382
结束语 387
主要参考文献 388
后记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