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孙先科 1
绪论 1
上编 个案篇 29
第一章 民族传统的多重影响——“芸斋小说”的笔记风格 29
一 转益多师:“芸斋小说”的艺术渊源 30
二 踵事增华:“芸斋小说”的实录精神 35
三 议论风生:“芸斋小说”的理性追求 39
四 风骨节操:“芸斋小说”的道德评价 43
五 意象叙事:“芸斋小说”的叙事特点 49
第二章 “回到民族传统”的小说创作——汪曾祺的新笔记小说 55
一 童年经验与艺术素养 56
二 传统生活的动情回望 64
三 小说语言的文化内涵与“文气”追求 71
四 和谐完整的艺术意境 82
第三章 笔记与诗魂的交融——林斤澜的《矮凳桥风情》 91
一 “现实主义”小说观念的突破 91
二 “涩味”语言 97
三 结构艺术 104
四 《矮凳桥风情》的审美追求 112
第四章 东方美与民族形式的追求——贾平凹的“商州三录”和《太白山记》 119
一 艺术探索的艰难历程 120
二 形神兼备:“商州三录”的艺术追求 128
三 隐秀:《太白山记》的多重文本 137
四 神秘现象:独特的表意手段 145
下编 总论篇 157
第五章 美的显现——新笔记小说的审美范畴 157
一 白描传神 159
二 人物风骨 167
三 轶事与理趣 179
四 意象追求 188
第六章 精神之维——新笔记小说作家主体研究 196
一 精神世界 197
二 生命意识 206
三 艺术观照 214
第七章 历史回望——新笔记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222
一 通与变:新笔记小说艺术上的继承和发展 222
二 传统美德的弘扬与审美现代性的追求 232
结语 243
参考文献 245
后记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