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选题论证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3
第二节 文献综述 4
一 国外研究 4
二 国内研究 7
三 简单评价 11
第三节 理论基础 12
一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论 12
二 区域产业转移理论 13
三 府际关系理论 15
第四节 研究框架 17
一 基本概念 17
二 研究思路和章节安排 20
三 研究方法 22
四 技术路线 23
五 创新之处 23
第二章 我国区域产业转移及政府作用的历史回顾 26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代的区域产业转移:“三线”建设 26
一 “大三线”建设中区域产业转移的基本进程 27
二 “大三线”建设中区域产业转移的成效 31
三 “小三线”建设中的区域产业转移:以上海为例 35
四 “三线”建设中的政府作用及其反思 38
第二节 转轨时期的区域产业转移:“东锭西移” 42
一 “东锭西移”的概况 42
二 “东锭西移”实施效益评估 45
三 “东锭西移”的个案分析 49
四 “东锭西移”中的政府表现及其评价 52
第三章 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基本现状 55
第一节 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背景与动力 55
一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转型 55
二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限制 58
三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 62
四 破解产业同构难题的任务 64
五 国际产业转移动向的影响 68
第二节 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目标、特点与路线 73
一 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相关主体 73
二 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目标 77
三 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类型 85
四 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特点 87
五 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总体路线 92
第四章 中央政府在区域产业转移中的作用分析 98
第一节 政府干预区域产业转移的依据 98
一 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98
二 加快区域产业转移进程 100
三 减少产业转出的负面影响 101
四 降低承接产业转移的风险 102
第二节 中央政府促进区域产业转移的主要举措 104
一 国务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指导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104
二 发改委: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108
三 商务部:实施“东桑西移”和“万商西进”工程、支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设立产业转移促进中心 111
四 工信部:引导纺织产业转移、编制产业转移指导目录、举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 127
第三节 中央政府干预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135
一 中央政府干预区域产业转移的特点分析 135
二 中央政府干预区域产业转移的三种作用机制 139
三 中央政府干预区域产业转移的效果分析 143
四 影响中央政府干预效果的若干因素分析 148
五 中央政府干预可能会导致的问题 153
第五章 地方政府在区域产业转移中的作用分析 158
第一节 区域产业转移中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及其转化 158
一 转出地政府的两种行为模式:主动调整与被动适应 159
二 承接地政府的两种行为模式:积极引进与消极承接 167
三 地方政府不同行为模式之间的转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172
第二节 地方政府干预的典型案例分析:广东“双转移” 180
一 广东推行“双转移”的背景 180
二 广东推行“双转移”的举措 182
三 广东推行“双转移”的成效 185
四 广东推行“双转移”的困境 189
第三节 地方政府干预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191
一 地方政府干预的对内效果 191
二 地方政府干预的外在效果 194
三 地方政府干预存在的问题 196
第六章 国外区域产业转移中政府作用的典型经验 199
第一节 美国的区域产业转移 199
一 美国区域产业转移的基本进程 200
二 美国区域产业转移中的政府作用 204
三 启示 207
第二节 意大利北方向南方的产业转移 210
一 意大利区域产业转移的基本进程 211
二 意大利区域产业转移中的政府作用 214
三 启示 216
第三节 韩国首都圈向地方的产业转移 219
一 韩国区域产业转移的基本进程 219
二 韩国区域产业转移中的政府作用 221
三 启示 225
第七章 关于改善政府在区域产业转移中作用的探讨 228
第一节 政府干预对区域产业转移的影响的总体分析 228
一 政府干预对区域产业转移距离的影响 228
二 政府干预对区域产业转移方向的影响 230
三 政府干预对区域产业转移领域的影响 231
四 政府干预对区域产业转移时机的影响 232
五 政府干预对区域产业转移效益的影响 234
第二节 区域产业转移中的政府内部协调 235
一 分层定位各级政府的职能 235
二 促进部际协作 238
三 规范地方政府间竞争 241
四 加强省部合作 243
五 发展良性互动的政企关系 245
第三节 政府介入区域产业转移的时机与限度 248
一 根据产业转移成熟度来选择政府干预的时机 248
二 在区域产业转移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政府作用 251
三 加强转出地政府与承接地政府之间的合作 254
四 满足企业和企业家的合理诉求 255
五 把握政府干预的合理限度 257
结论 260
参考文献 263
后记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