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启蒙与现代性 26
第一节 启蒙理性的发展 26
第二节 宗教和形而上学权威的衰落 32
第三节 现代性及其核心主题 35
第二章 黑格尔对现代性的诊断、批判与扬弃 44
第一节 黑格尔之前德国的启蒙与反启蒙思潮 45
第二节 黑格尔对启蒙及现代性的诊断和批判 56
第三节 黑格尔对现代性问题的扬弃 72
第三章 马克思:社会革命与现代性的扬弃 96
第一节 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颠覆 97
一、对黑格尔的批判与继承 98
二、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唯物主义辩证法 101
三、实践对理论优先地位的确立 103
第二节 资本主义与现代性 106
一、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106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 113
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与共产主义运动 126
一、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126
二、作为社会理想与作为现实运动的共产主义 131
第四节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解以及自由与意义的实现 141
一、理性与生活辩证法 142
二、自由自觉的活动与俗世的幸福 148
第四章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与现代性重建 163
第一节 主体性批判 165
一、对理性立场的现代性理论的批判 165
二、对非理性立场的现代性理论的批判 177
第二节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189
一、劳动与相互作用 189
二、晚期资本主义的危机 202
第三节 交往理论的现代性方案 229
一、对启蒙理想的批判与修正 230
二、以交往理性重建现代性 239
第四节 交往理性视阈中的自由与意义 264
一、生活世界 265
二、相互理解 270
第五章 三种理论的分析、比较与评价 274
第一节 共同的批判所向:主体性 274
一、黑格尔:走向绝对主体 275
二、马克思:走向现实的个人 278
三、哈贝马斯:走向主体间性 281
第二节 共同的理论旨归:现代性的扬弃 285
一、对理性的坚持 285
二、对自由的坚持 305
三、对意义的寻求 316
第三节 各自面临的困境 322
一、黑格尔:绝对主义的形而上学何以可能 322
二、马克思:未来的理想社会何以可能 331
三、哈贝马斯:道德乌托邦何以可能 337
第四节 虚拟的对话:辩护与反驳 344
一、黑格尔的辩护与反驳 345
二、马克思的辩护与反驳 349
三、哈贝马斯的辩护与反驳 356
结语 360
参考文献 364
致谢 376
后记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