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学科基础理论 3
第1章 导论 3
1.1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
1.2 资源与环境经济思想的发展演变 10
第2章 外部效应理论 23
2.1 外部性的内涵 23
2.2 外部性的分类 24
2.3 外部性理论的发展 28
第3章 公共物品理论 39
3.1 经济物品的主要分类 39
3.2 公共物品的内涵界定 40
3.3 公共物品的资源配置问题 42
3.4 公共物品的资源配置模型 45
3.5 公共物品的典型供给方式 47
第二篇 环境经济手段 55
第4章 环境经济手段概述 55
4.1 环境经济手段的内涵与分类 55
4.2 环境经济手段的评价标准 60
第5章 环境财税理论 67
5.1 环境财税手段的效应分析 67
5.2 环境税收政策 73
5.3 生态保护补偿政策 76
第6章 环境产权理论 82
6.1 自愿协商的效应分析 82
6.2 排污权交易的效应分析 84
6.3 排污权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 90
6.4 资源产权制度安排 95
第7章 环境经济手段选择 101
7.1 环境经济手段的比较分析 101
7.2 环境经济手段的优化选择 108
第三篇 自然资源经济 117
第8章 资源经济理论概述 117
8.1 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117
8.2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20
8.3 自然资源的度量 122
第9章 可再生资源理论 127
9.1 可再生资源的内涵与特征 127
9.2 可再生公共物品资源——渔业资源 128
9.3 可再生商品性资源——森林资源 136
9.4 可再生非生物资源——可再生能源 139
第10章 可耗竭资源理论 150
10.1 可耗竭资源概述 150
10.2 主要可耗竭资源储量与分布 151
10.3 可耗竭资源最优配置原理 154
第11章 水资源经济理论 164
11.1 水资源需求 164
11.2 水资源供给 168
11.3 水资源价格决定 171
11.4 水资源产权 179
第四篇 环境价值评价 191
第12章 环境资源价值评价概述 191
12.1 环境资源价值评价的起因与意义 191
12.2 环境资源价值的类型 193
12.3 价值评估方法分类 194
12.4 环境价值评估法的特点与选择规律 196
第13章 市场价值法 201
13.1 生产率变动法 201
13.2 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 206
13.3 机会成本法 210
第14章 替代市场法 214
14.1 替代市场法的基本原理 214
14.2 重置成本法 215
14.3 重新选址法 217
14.4 防护支出法 219
14.5 旅行费用法 221
14.6 享乐价格法 227
14.7 GIS估值法 230
第15章 假想市场法 235
15.1 意愿调查法 235
15.2 实验市场法 247
第16章 绿色核算理论 254
16.1 传统国民经济核算理论 254
16.2 对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修正 259
16.3 绿色GDP核算理论 265
第五篇 绿色经济发展 281
第17章 绿色发展理论概述 281
17.1 绿色发展的内涵界定 281
17.2 绿色发展的主要困境 282
17.3 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 283
第18章 绿色经济理论 286
18.1 绿色经济的提出与发展 286
18.2 绿色经济的基本内涵 288
18.3 绿色经济的重要理论 290
18.4 绿色经济的发展对策 295
第19章 循环经济理论 299
19.1 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299
19.2 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 304
19.3 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 316
第20章 低碳经济理论 321
20.1 低碳经济的提出与发展 321
20.2 低碳经济的内涵界定 324
20.3 低碳经济的重要理论 325
20.4 低碳经济的中国实践 329
20.5 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策 332
第二版后记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