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环境评价概论 1
1.1 环境与环境影响 1
1.1.1 环境与环境质量 1
1.1.2 环境的基本特性 2
1.1.3 环境影响及其特征 3
1.2 环境评价及其发展过程 5
1.2.1 概念 5
1.2.2 开发决策和环境评价 6
1.2.3 分类 7
1.3 环境影响评价 9
1.3.1 环境影响评价类别 9
1.3.2 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 9
1.3.3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 10
1.3.4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10
1.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1
1.4.1 国外的环境影响评价影响制度 12
1.4.2 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影响制度 12
第2章 环境标准和环境法规体系 18
2.1 环境标准与标准体系 18
2.1.1 标准 18
2.1.2 环境标准 18
2.1.3 环境标准体系 19
2.2 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的制订方法 22
2.2.1 制订环境质量标准的方法 22
2.2.2 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方法 24
2.3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规体系 26
2.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 30
2.4.1 概述 30
2.4.2 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的法律法规 31
2.4.3 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 32
2.4.4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制度 34
第3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36
3.1 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 36
3.1.1 环境筛选 36
3.1.2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监督管理 37
3.1.3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 38
3.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39
3.2.1 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39
3.2.2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40
3.2.3 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 40
3.3 环境影响报告书 42
3.3.1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原则 42
3.3.2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 42
3.3.3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要点 43
第4章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50
4.1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50
4.1.1 污染源调查内容 50
4.1.2 污染源调查程序与方法 51
4.2 工程分析 53
4.2.1 概述 53
4.2.2 工程分析的方法 54
4.2.3 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 56
4.3 典型工程分析案例分析 61
4.4 工程分析专题报告 69
4.4.1 污染影响型大中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专题报告的编写要点 69
4.4.2 环境破坏型大型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专题报告的编写要点 70
第5章 生命周期评价 72
5.1 生命周期评价概述 72
5.1.1 生命周期评价的产生和发展 72
5.1.2 生命周期评价的涵义及其技术框架 73
5.2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79
5.2.1 贝尔实验室的定性法 79
5.2.2 柏林工业大学的半定量法 79
5.2.3 荷兰的环境效应法 80
5.2.4 日本的生态管理NETS法 80
5.3 生命周期评价应用与案例 81
5.3.1 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 81
5.3.2 铝工业生产的LCA研究案例 82
第6章 清洁生产评价 88
6.1 清洁生产概述 88
6.1.1 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 88
6.1.2 国际清洁生产的发展 88
6.1.3 国内清洁生产的发展 90
6.1.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90
6.1.5 清洁生产概念引入环评中的好处 91
6.1.6 清洁生产纳入环评的做法 91
6.2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93
6.2.1 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 93
6.2.2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 94
6.3 清洁生产评价方法 96
6.3.1 评价等级 96
6.3.2 评价方法 97
6.4 清洁生产评价案例分析 97
6.4.1 造纸行业清洁生产 97
6.4.2 电解铝行业清洁生产 100
第7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06
7.1 大气环境评价等级的确定 106
7.1.1 评价工作程序 106
7.1.2 评价因子筛选和评价标准的确定 106
7.1.3 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108
7.1.4 评价范围的确定 109
7.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109
7.2.1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109
7.2.2 大气质量现状监测 113
7.2.3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115
7.3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116
7.3.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步骤 116
7.3.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与方法 118
7.3.3 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 118
7.3.4 线源、体源和面源扩散模式 123
7.3.5 可沉降颗粒物扩散模式 124
7.4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24
7.4.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目的和指标 125
7.4.2 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125
7.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127
7.5.1 评价标准、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127
7.5.2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127
7.5.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127
7.5.4 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127
7.5.5 建议与结论 128
第8章 水环境影响评价 129
8.1 水环境评价等级的确定 129
8.1.1 评价工作程序 129
8.1.2 评价等级 129
8.1.3 评价范围 132
8.2 水环境现状调查 133
8.2.1 水体污染源调查 133
8.2.2 水质监测 134
8.2.3 地表水体布设水质监测断面及取样点的原则与方法 134
8.3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5
8.3.1 预测工作的准备 135
8.3.2 影响预测模型 136
8.4 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141
第9章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145
9.1 固体废物污染与破坏概述 145
9.1.1 固体废物的涵义 145
9.1.2 固体废物的分类 145
9.1.3 固体废物对人类环境的危害 146
9.2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和工作内容 147
9.2.1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 147
9.2.2 环境影响评价类型与内容 147
9.3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识别与现状评价 148
9.3.1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识别 148
9.3.2 现状评价 149
9.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149
9.4.1 一般工程项目的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149
9.4.2 对固体废物集中处理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 151
9.4.3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的环境影响评价 154
9.4.4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环境影响评价 159
9.5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160
9.5.1 项目概况 160
9.5.2 工程分析 163
9.5.3 环境概况 165
9.5.4 环境影响评价 165
9.5.5 环境影响预测(略) 167
9.5.6 场址的比选论证和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167
9.5.7 结论 169
第10章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171
10.1 噪声概述 171
10.1.1 噪声的定义及分类 171
10.1.2 噪声的物理量 171
10.2 噪声评价工作程序与等级划分 173
10.2.1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173
10.2.2 评价等级划分 175
10.3 噪声现状调查与预测 176
10.3.1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 176
10.3.2 噪声预测 177
10.4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对策 183
10.4.1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183
10.4.2 噪声防治对策 187
10.5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188
第11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91
11.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91
11.1.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191
11.1.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一般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 193
11.1.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 194
11.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与等级划分 195
11.2.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195
11.2.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196
11.2.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 196
11.2.4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范围 198
11.2.5 工程分析 199
11.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现状调查与预测 200
11.3.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00
11.3.2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02
11.3.3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的内容 205
11.3.4 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估要点 206
11.4 生态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206
11.4.1 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与补偿原则 206
11.4.2 主要的生态环境防护与恢复措施 207
11.4.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评估 208
11.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209
11.5.1 工程概况 209
11.5.2 生态环境背景 210
11.5.3 环境影响识别 210
11.5.4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212
11.5.5 环境保护措施 213
11.5.6 结论 214
第12章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215
12.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概论 215
12.1.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215
12.1.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215
12.1.3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类型 217
12.1.4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217
12.1.5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及意义 218
12.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内容 219
12.2.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219
12.2.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219
12.2.3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21
12.3 区域开发的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221
12.3.1 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 221
12.3.2 土地使用和生态适宜度分析 223
12.3.3 区域开发方案合理性分析 223
12.4 环境战略对策分析 225
12.4.1 技术路线 225
12.4.2 区域发展总体趋势及资源需求分析 225
12.5 区域环境总量控制 228
12.5.1 区域环境总量控制分类 228
12.5.2 区域环境总量控制的分析方法和要点 229
12.6 区域环境管理计划 231
12.6.1 机构设置与监控系统的建立 231
12.6.2 区域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 232
12.6.3 区域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234
第13章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235
13.1 战略环境评价概述 235
13.1.1 战略环境评价的定义、实施意义与基本类型 235
13.1.2 政策评价与SEA 237
13.1.3 区域环境评价与SEA 237
13.2 战略环境评价系统 237
13.2.1 战略环境评价系统的特点 238
13.2.2 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 238
13.2.3 评价目的与标准 239
13.2.4 评价方法 240
13.3 战略环境评价的工作程序 242
13.3.1 SEA工作方案的制定 242
13.3.2 SEA的工作实施 244
13.3.3 SEA的工作总结 245
13.4 战略环境评价方法学概述 246
13.4.1 SEA方法类型 247
13.4.2 SEA方法的选择 249
13.4.3 评价技术关键 250
13.5 战略替代方案及其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51
13.5.1 战略替代方案分析 251
13.5.2 战略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53
第14章 累积影响评价 254
14.1 累积影响的概念与分类 254
14.1.1 概念 254
14.1.2 分类 255
14.2 累积影响评价 257
14.2.1 累积环境影响评价发展 257
14.2.2 概念与分类 258
14.2.3 累积影响评价的视角 258
14.2.4 累积影响评价的程序 258
14.2.5 累积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 260
14.2.6 累积影响的消减措施 262
14.3 累积影响评价方法 262
14.3.1 概述 262
14.3.2 美国和加拿大累积影响评价方法的应用情况 263
14.3.3 幕景分析法 265
14.4 累积影响评价案例 267
14.4.1 项目简介 267
14.4.2 累积影响识别 267
14.4.3 幕景设定 268
14.4.4 累积影响评价 269
14.4.5 累积影响消减措施 270
第15章 环境风险评价 271
15.1 风险评价概况 271
15.1.1 风险评价概念 271
15.1.2 风险评价程序与方法 271
15.2 环境风险评价概述 272
15.2.1 环境风险评价的发展 272
15.2.2 环境风险评价的定义 273
15.2.3 环境风险评价的特点 274
15.2.4 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的主要区别 275
15.3 环境风险评价内容与程序 276
15.3.1 评价工作级别与范围 276
15.3.2 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 276
15.3.3 环境风险评价程序 280
15.4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281
15.4.1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的制定 281
15.4.2 环境风险评价数值标准 281
参考文献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