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创新激励 3
第一章 科技人才与科技创新 3
第一节 科技人才 3
一、科技的概念 3
二、人才 6
三、科技人才 11
第二节 科技人力资本 28
一、人力资本理论 28
二、科技人力资本 35
第三节 科技创新的一般原理 36
一、科技与科技创新的含义 37
二、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特征 39
三、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 41
四、环境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 45
第二章 科技人才激励理论 51
第一节 一般激励理论的发展 51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51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52
三、强化型激励理论 53
四、综合型激励理论 54
第二节 知识型员工激励理论 55
一、玛汉·坦姆仆的知识员工激励模型 55
二、德鲁克的知识工作者激励理论 56
三、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 57
第三节 知识员工的激励机制 63
一、工作激励 63
二、组织激励 68
三、报酬激励 74
四、文化激励 82
第三章 科技人力资本定价理论 87
第一节 经济学视角下价值分配理论与人力资本定价 88
一、马克思的工资理论 89
二、传统西方经济学的要素报酬理论 90
三、新制度经济学与价值分配理论 92
四、人力资本理论与价值分配 94
第二节 管理学视角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与人力资本定价 96
一、人力资源成本计量模式 96
二、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 97
三、复杂环境下人力资本价值计量及其统计学原理 104
第三节 产权理论与人力资本定价 108
一、产权的含义 108
二、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产权 111
三、人力资本产权特征及其界定 113
四、重建人力资本定价制度 116
第四节 科技人力资本定价的一般原理 119
一、科学技术与价值创造 119
二、科技人才再生产和使用的特点 122
三、科技创新人才的“酬应其值” 125
四、股票期权制与科技创新人才的收入性质 129
五、科技人才人性的合理假设 131
第五节 科技人力资本定价的实施途径 137
一、科技人力资本内涵及其所有权分析 138
二、科技人才的特征及其对企业收益分配方式的影响 140
三、科技人才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具体方式 141
第四章 国内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现状考察 147
第一节 我国对科技人才的激励政策体系 147
一、高层次科技人才激励政策体系建设现状 147
二、高层次科技人才激励政策体系建设的改进意见 151
第二节 国内企业对科技人才的激励手段 153
一、创建适合高科技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 153
二、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 155
三、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 156
四、多跑道、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 157
五、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158
六、企业家的行为是影响激励制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159
七、逐渐重视高科技人才的知识团队管理 159
第五章 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实证研究 161
第一节 北京市高科技企业人才激励机制实证研究 161
一、问题的提出 161
二、研究方法 162
三、研究结果 164
四、高科技企业人才的满意度与需求度分析 173
五、结论 178
第二节 北京市软件业激励机制的实证研究 179
一、软件业人才样本情况 179
二、研究结果 179
三、软件业人才的满意度与需求度分析 191
第三节 北京市生物制药业激励机制的实证研究 195
一、生物制药业人才样本情况 195
二、研究结果 196
三、生物制药业人才的满意度与需求度分析 206
第六章 国外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比较 211
第一节 实行国家科技奖励制度 211
一、美国的科技奖励制度 211
二、德国的科技奖励制度 212
三、法国的科技奖励制度 213
四、日本的科技奖励制度 214
五、对发达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分析 215
第二节 引进国外科技人才 217
一、美国对国外科技人才的引进 217
二、其他国家对国外科技人才的引进 219
第三节 国外企业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 221
一、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 222
二、提高工作的创新性和挑战性 223
三、设计有效的薪酬体系 224
四、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 225
五、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体系 226
六、创造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 227
第七章 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政策研究 229
第一节 异质人才需要异常激励 229
一、人力资本与异质型人力资本 229
二、知识员工激励理论与异常激励思想 230
第二节 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建议 231
一、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31
二、研究结论:科技人才的需求满意度分析 233
三、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建议 236
下篇 创新环境 241
第八章 科技人才环境理论 241
第一节 人才与环境的关系 241
一、马克思关于人才与环境关系的思想 241
二、邓小平的人才环境论 242
三、勒温的观点 243
第二节 人才环境体系 244
一、人才环境的八种区分维度 244
二、我们的研究思路 249
三、环境激励与环境管理 249
四、良性人才生态环境的标志 251
第三节 科技人才宏观创新环境 251
一、政策环境 252
二、市场环境 253
三、人文环境 255
第四节 科技人才微观创新环境 256
一、企业组织环境 257
二、企业体制环境 265
三、企业文化环境 268
四、企业人才开发与使用环境 272
五、企业人才激励制度环境 279
第九章 国内创新环境现状考察 287
第一节 我国创新环境的基本状况 287
一、我国政策环境的总体介绍 287
二、对我国总体政策环境状况的基本评价 292
第二节 国内高科技政策具体介绍分析 293
一、针对高科技创新人才本身的政策环境 293
二、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优惠政策 295
三、促进高新技术人才创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环境 296
四、促进非企业的科研机构高新技术发展的优惠政策 300
五、其他针对特殊高科技产业的特殊政策 301
第三节 高科技政策对高科技产业开发区的影响 302
一、高科技产业在我国的发展 302
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状况 304
第四节 北京、深圳和上海投资环境比较 307
一、投资环境的分类比较 307
二、基础设施比较 308
三、政治社会环境比较 309
四、经济环境总比较 309
五、科技文化比较 313
六、优惠政策和法制环境比较 314
第十章 科技人才环境的实证研究 315
第一节 北京市高科技产业人才环境的重要度与满意度分析 315
一、调查设计与样本情况 315
二、科技创新人才环境重要度与满意度分析 318
三、科技创新人才个人需求度分析 323
第二节 北京市高科技产业人才环境的差异分析 325
一、科技人才环境因素分析 325
二、科技人才环境差异分析 329
三、研究结论 332
第十一章 国外科技人才环境比较 333
第一节 美国科技人才环境建设 333
一、政府的资金支持 333
二、民间的积极投入 335
三、完善的专利制度 336
四、完善的科技法律制度 337
五、以大学作为科学研究的中心 339
六、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41
七、完善的科技人才管理机制 342
八、积极开展创新教育 343
九、科技创新的人文环境 344
第二节 西欧国家科技人才环境建设 345
一、英国科技人才环境建设 345
二、德国科技人才环境建设 347
第三节 东南亚国家科技人才环境建设 348
一、日本科技人才环境建设 348
二、韩国科技人才环境建设 351
三、新加坡科技人才环境建设 353
第四节 高科技园区建设——以美国硅谷为例 354
一、硅谷的发展历程 355
二、硅谷的成功经验 355
第十二章 科技人才创新环境政策建议 361
第一节 人才环境体系 361
一、人才环境理论 361
二、人才环境体系 362
第二节 科技人才创新环境政策建议 363
一、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63
二、研究结论:科技人才宏、微观环境分析 364
三、科技人才创新环境政策建议 366
参考文献 369
后记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