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教研员的制度演变与身份建构》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沈伟著
  • 出 版 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7504182958
  • 页数:288 页
图书介绍:教研员作为教学质量保障人员,同时兼具了教育问责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双重职能。由于缺乏国家理论的视角,学界对于教研员的职能、定位始终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历史分析,指出教研制度的产生,是应国家公共教育发展所需,并非单纯地“以俄为师”,其“两栖性”职能深受中国传统教育管理文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运用访谈、观察的方法,结合课程改革的背景,以教研员的身份建构为契入点,探讨教研员与现有结构的互动。进而提出教研制度改进的政策建议与教研工作的理想模型。

第一章 教育变革与教学质量保障人员 1

第一节 基于标准的教育变革 1

一、教育变革:走向基于标准的问责 1

二、教育质量保障:对标准的抵制与适应 4

三、教育质量保障系统中的地方教育领导:何去何从? 7

第二节 教研员的角色:来自政策、理论、实践的分析 10

一、当代政策文本中的教研员角色 10

二、教育理论研究中的教研员角色 13

三、教研员对其角色的理解 14

第三节 教研员的身份: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16

一、何为身份 16

二、身份建构:从结构与能动者互动的视角 18

三、教育质量保障与教研员身份建构 19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21

第一节 身份建构的理论视角 21

一、“自上而下”的身份建构 21

二、“自下而上”的身份建构 23

三、融合主义的身份建构 25

四、形态衍生理论视野的身份建构 27

第二节 理论框架的提出 31

一、身份建构的理论框架 31

二、从形态衍生理论研究教研员身份建构的可行性 34

第三节 研究方法 36

一、质的研究取向 36

二、个案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38

第四节 研究可靠性与研究伦理 49

一、研究可靠性 50

二、研究伦理 52

第三章 教研员的制度变迁和角色演变 53

第一节 中国教育质量保障系统的发展 53

一、晚清政府:以教育外在事项为主的质量保障体系 54

二、国民政府:以教育内部事项为主的质量保障体系 56

三、老解放区:资源匮乏情形下形成的教育质量保障应对之策 60

四、1949年后:日趋系统化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63

第二节 教育质量保障人员的角色变化与特征 65

一、晚清政府的视学与劝学员:监督、兴学 66

二、国民政府的视学与辅导员:管理、辅导、培训、研究 68

三、老解放区的教育巡视员与辅导员:报告、指导、分享 73

四、1949年后的督导、教研员、评估人员:督政、教学指导与评估 74

第三节 课程改革背景下H市教研员的角色发展:结构的新期待 77

一、教研制度的正式确立及教研员的角色定位 78

二、H市教研室职能的发展 82

三、H市教研员的角色:群内分工不同 90

第四章 教研员的社会身份建构 100

第一节 日常工作中呈现的群体共性 100

一、以课为载体的教研活动 101

二、由调研与视导构成的多维评估 112

三、自上而下的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 118

第二节 与群外人员的差别 123

一、“我们”眼中的他人 124

二、他人眼中的“我们” 133

第三节 从群体到个体:角色认知与事项排列 141

一、职能排序 141

二、工作节奏与事项排列 150

第五章 实践:社会身份与个人身份的对话 158

第一节 结构关注:“做研究的人” 158

一、重要任务:提高区域教育质量 159

二、“最高境界”与“最重要任务”的冲突 161

三、基于学科属性、课程标准的听评课 163

四、不被理解的痛苦与研究的快乐 165

第二节 结构关注为主,个人关注为辅:“尴尬的稻草人” 168

一、进入市教材编写队伍 168

二、教师培养:“守正出新” 170

三、职业生命何在? 173

四、最有压力的是考试 175

第三节 个人关注为主,结构关注为辅:“一个风风火火的闯将” 177

一、从实践教学开始 177

二、对课程、教学的反思 180

三、教师队伍建设 184

四、研究真问题 187

第四节 个人关注:职场“菜鸟” 191

一、从专业角度来选择 191

二、“不听课不能指导” 193

三、不找校长,不听推门课,不申请课题研究 196

四、“合格就是老师对你的认可” 198

第六章 承诺是否可能 204

第一节 考试影响下的学科教研工作 204

一、考试之于语文、数学教研员 205

二、考试之于科学教研员 211

三、考试之于音乐、体育教研员 217

四、考试之于拓展、探究教研员 224

第二节 “经验”影响下的教研工作 231

一、为什么选择教研员 231

二、入职时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237

第三节 承诺:从结构一能动者互动的视角 245

一、强控制下的能动作用与承诺 246

二、弱控制下的能动作用与承诺 247

三、能动作用的强弱:结构与个人关注的融洽度 248

四、承诺的“源泉”:结构支持或个人收获 249

第七章 教研员之于教育变革 255

第一节 教育问责结构与教研员身份建构 256

一、行政干预是教研员专业角色异化的重要原因 256

二、教研员的社会化与个性化同时发生,共同作用于其职业承诺 257

三、结构关注与个人关注的融洽程度、结构的支持程度是影响教研员能动作用的重要条件 260

第二节 研究意义 261

一、理论的探索:多层结构与个体能动性 262

二、实践的启示:专业、学习与实践共同体 268

主要参考文献 273

后记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