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导言 1
导论篇《易经》哲学智慧三大瑰宝 1
一、《易经》辩证哲学 1
二、《易经》预测哲学 3
三、《易经》象数哲学 4
总 结 《易经》哲学的三大探索 8
第一章 千古五圣人智慧之谜 10
引言 10
一、伏羲的智慧之谜 10
二、周文王的智慧之谜 15
三、周公的智慧之谜 18
四、孔子的智慧之谜 21
五、朱熹的智慧之谜 25
第二章 古代四贤人的智慧之谜 28
引言 28
一、孔子是圣人智慧的先驱 28
二、孟子的哲学智慧 37
三、老子的哲学智慧 43
四、庄子的哲学智慧 50
第三章 《易经》的哲学名言及启示 61
引言 61
第四章 中国历代哲人的名言 76
一、荀子的哲学名言 76
二、王充的哲学名言 77
三、张载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78
四、王夫之的哲学贡献 80
第五章 《易经》阴阳哲理的神奇智慧及启示 82
引言《易经》哲学的四大法宝 82
一、阴阳哲理是《易经》最杰出的哲理 82
二、阴阳诞生了超前的辩证哲理——“两分法” 86
三、阴阳哲理开创了动态观,动态观诞生了变易思维 87
四、阴阳隐显智慧 89
五、阴谋与阳谋智慧 95
六、阴阳潜显意识智慧 101
第六章 《易经》中行哲理智慧及启示 108
引言 108
一、中行是《易经》杰出的哲理 108
二、把握“度”的诀窍 110
三、《易经》的和谐哲理 113
第七章 《易经》杰出的变易哲理及启示 116
引言 116
一、变易哲理是《易经》哲学活的灵魂 116
二、《易经》变易观源出于《易经》阴阳观 118
三、变易观的三个法宝 119
四、《易经》的转机哲理 123
五、《易经》的“变”与“谋” 127
第八章 《易经》传奇的象数哲理智慧及启示 135
引言 135
一、象数思维是《易经》哲学最深邃的思维 135
二、象数思维是《易经》以显探幽的世界观 136
三、象数观是《易经》哲学的伟大开创 137
四、观象取义的秘诀 138
五、取象比类的奥秘 139
六、全息象是《易经》取类比象的一大法宝 141
七、关于数的内涵 143
八、运数取义之秘 144
结语 145
第九章 《易经》预测哲理智慧及启示 146
引言 146
一、《易经》最深奥的哲理是预测 146
二、时空维象预测之秘诀 147
三、《易经》知“几”的预测原理 152
四、《易经》象数预测的奥秘 153
五、《易经》感应预测的奥秘 159
六、《易经》因果预测 161
七、中国历史上预测成功的范例 162
第十章 《易经》的忧患哲学智慧及启示 167
引言 167
一、忧患意识的哲学深义 167
二、忧患意识是《易经》预测的根源 170
三、危机意识是忧患的前提 171
四、忧患意识的现实意义 172
五、古代忧患意识的历史启示 172
六、忧患意识是首载于《易经》的中国古代领神的杰出智慧 173
七、《易经》的化险智慧 174
第十一章 《易经》逆境哲学智慧及启示 180
引言 180
一、逆境哲学是《易经》哲学的魂 180
二、《易经》中的逆境智慧 181
三、中国历史上的逆境人物 185
第十二章 《易经》的决疑哲学智慧及启示 193
引言 193
一、何谓决疑 193
二、怎样断疑 193
三、《易经》的决策智慧——领袖的第一心语 194
四、“当断不断、必留后患”的历史教训 196
五、中共历史上重大决策的杰出智慧 197
第十三章 《易经》治国管理的哲学智慧及启示 200
引言 200
一、一部《易经》治天下——《易经》,治国管理的智慧精华 200
二、《易经》治国管理的心经 202
三、领袖用权智慧 208
四、领袖用人智慧 214
第十四章 《易经》的兵法哲学智慧与历史启示 219
第一节 《易经》的兵法哲学智慧 219
一、《易经》是我国兵书之祖 219
二、《易经》是古代兵家的智慧集大成 219
三、《易经》的兵家智慧 220
四、《易经》兵略智慧的启示 223
第二节 孙子的兵略智慧 225
第三节 孙膑的兵略智慧 227
第四节 《老子》兵法智慧 227
第五节 智圣诸葛亮的兵法智慧 231
第六节 中国共产党及毛泽东的军事智慧 233
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军事战略智慧 233
二、毛泽东的兵法智慧 236
第十五章 《易经》生活哲理智慧及启示 242
一、生活哲理智慧及启示 242
二、做事智慧及启示 245
三、做人智慧及启示 246
第十六章 千古历史的哲学借鉴 249
引言 249
一、领导要善于以史为鉴 249
二、中国历史上成功的经验 250
三、中国历史上失败的教训 271
第十七章 总结篇:《周易》与中国哲学成就 288
第一节 《周易》杰出的三大哲学成就 288
一、《周易》杰出的辩证法成就 288
二、《周易》杰出的阴阳观成就 291
三、《周易》卓越的五行观成就 295
第二节 《周易》在中国哲学史上的承先启后作用 299
一、从阴阳观到对立统一观的发展 299
二、从物质观到质量互变规律的发展 300
三、从圆动观到否定之否定规律 301
结语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