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战时区域教育复杂化格局形成的综合动因 17
第一节 抗战前山西的生态环境及文教状况 18
一、抗战期间山西的生态环境 18
二、抗战前山西教育状况 21
第二节 日伪对山西社会生态与教育环境的破坏 30
一、日伪对民众生命与财产的掠夺与破坏 31
二、日伪对山西文化教育资源的破坏 35
三、日伪对山西社会环境的破坏 38
第三节 权力博弈与军事争战在教育中的反映 40
一、权力博弈需要教育辅助 41
二、军事争战激化教育博弈 43
第二章 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教育 45
第一节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教育 45
一、晋察冀边区文化教育概览 46
二、晋察冀边区教育机构与政策 49
三、初等教育:多种形式并存的培养机制 51
四、中等教育:容含干部培训与普通教育 86
五、高等教育:培育抗日救亡干部的摇篮 102
六、教师教育:以短期师资培训为主体 105
七、干部教育:寄居于普通与高等教育之中 109
八、社会教育:以识字教育与政治宣传为主 120
第二节 晋绥抗日根据地教育 142
一、方针政策:导引边区教育发展的指针 143
二、多元格局:多种形式并存的初等教育 144
三、双重使命:容含培训干部的中等教育 167
四、干部摇篮:以抗日救亡为主导的高等教育 176
五、以应急需:以短期培训为主的教师教育 178
六、借船渡海:寄居于普通教育中的干部教育 183
七、以教促政:识字与宣传并重的社会教育 188
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教育发展的特点 207
一、战斗性:各类教育围绕抗战救国中心工作 208
二、政治性:政治动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保障 209
三、实践性: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 209
四、普及性:全力实现各类教育的大众化 210
五、群众性:教学内容由群众自己来决定 211
六、经济性: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办教育 212
七、创造性:在教育实践中探索与创新 213
第三章 阎锡山退守中的晋西教育 215
第一节 阎锡山的战时教育理念:“种子”教育 216
一、“种子”教育理念 216
二、“内外夹攻”的教育法 219
第二节 晋西干部教育:“洪炉训练” 221
一、“洪炉训练”的背景与内涵 221
二、干部教育对象:二战区军政各级官员 224
三、干部教育内容:维系统治的说教 226
四、干部教育活动:以集中培训与训话为主 229
第三节 退守中维系的晋西基础教育 232
一、全力维系的晋西初等教育 233
二、迁徙中重建的晋西中等教育 242
第四节 迁徙中维持的高等教育 253
一、民族革命大学:培养抗战干部的基地 253
二、山西大学:在艰苦环境中维持 265
第五节 阎锡山在晋西实施的社会教育 273
一、民众教育:以村政教育为核心 273
二、抗战教育:适应战争形势需要 276
三、国难教育: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感 279
四、“克难运动”:俭朴的军民生活教育 280
五、军事教育:动员民众参与抗战 283
六、社教机构:二战区文化抗敌协会 285
第四章 日伪统治下的奴化教育 287
第一节 日伪统治下的奴化教育机构与政策 287
一、日伪山西奴化教育机构 287
二、日伪在山西实施奴化教育方针政策 291
第二节 日伪在山西的奴化基础教育 295
一、日伪奴化基础教育概况 295
二、日伪在山西实施的奴化基础教育活动 301
三、日伪实施奴化基础教育的特点 308
第三节 日伪在山西的奴化高等教育 313
一、日伪山西奴化高等教育概况 313
二、个案:桐旭医学专科学校 316
第四节 日伪在山西的奴化教师教育 320
一、日伪奴化师范教育 320
二、日伪暑期教师讲习会 327
三、个案:长治师范学校 331
第五节 日伪在山西的奴化职业教育 333
一、日伪奴化职业教育概况 333
二、日伪开展的农事教育 335
三、日伪新民职业学校 338
第六节 日伪在山西的奴化社会教育 339
一、日伪奴化社会教育机构 340
二、日伪奴化社会教育内容 347
三、日伪奴化社会教育活动 350
四、伪山西省立新民教育馆 352
五、日伪奴化社会教育的特点 358
六、日伪统治下山西的社会风气 361
第七节 山西奴化留学教育 363
一、派遣留日学生 363
二、选派教员赴日观光 366
第五章 三种教育之间的交锋与博弈 368
第一节 共产党领导下根据地教育的抗日反阎活动 368
一、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奴化教育运动 369
二、根据地教育对阎统区教育的反破坏与反排斥 377
第二节 阎锡山退守中晋西教育的抗日反共活动 381
一、晋西教育与奴化教育的交锋与博弈 382
二、晋西教育与根据地教育的交锋与博弈 385
第三节 日本统治下沦陷区奴化教育的拒共反阎活动 387
一、日本侵略者对根据地教育的排斥与破坏 388
二、日本侵略者对阎锡山原有教育的破坏 394
第六章 抗战时期区域教育格局复杂化的特点及影响 398
第一节 抗战时期区域教育格局的特点 398
一、抗战时期区域教育大多呈现出复杂化格局 398
二、战时区域内各种教育之间存在着交锋与博弈 400
三、战时区域教育的博弈借助于政治与军事力量 403
四、正义教育与民心教育注定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405
第二节 抗战时期区域教育复杂化格局的影响 406
一、战时区域教育格局破坏了原有的教育生态平衡 407
二、战时区域教育格局扰乱了中国百姓平静的心理 409
三、战时区域教育格局对后来中国教育的影响 410
结 语 414
参考文献 419
索 引 429
后记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