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9、20世纪法律方法之争 1
1.1 三种立场 1
1.1.1 方法拒斥 1
1.1.2 方法他律 2
1.1.3 方法自主 8
1.2 法律推理方法 11
1.3 逻辑—分析—论证—诠释 14
第2章 逻辑 18
2.1 引言 18
2.2 经典逻辑:命题逻辑与一阶谓词逻辑 22
2.2.1 演算简介 22
2.2.2 实质蕴涵怪论 26
2.2.3 例示 28
2.3 道义逻辑 34
2.3.1 可能世界语义学 34
2.3.2 道义逻辑 36
2.3.3 道义逻辑悖论 39
2.3.4 例示 42
2.4 行动逻辑与规范逻辑 48
2.4.1 两种义务 48
2.4.2 行动逻辑 50
2.4.3 约根森困境 57
2.5 可废止逻辑 60
2.5.1 可废止的概念 60
2.5.2 可废止逻辑 63
2.5.3 对非单调逻辑的异议 66
2.5.4 例示 67
2.5.5 两点评论 78
2.6 小结 78
第3章 分析 81
3.1 导论 81
3.1.1 分析的概念 81
3.1.2 分析的概念史 83
3.1.3 分析哲学 86
3.2 语言分析 89
3.2.1 语言分析的历史和基本预设 89
3.2.2 法律概念图式 93
3.2.3 言语行为理论 99
3.2.4 方法及其局限性 108
3.3 法的经济学分析 111
3.3.1 法与经济学 111
3.3.2 经济化观念 114
3.3.3 方法的局限性 118
3.3.4 结论 127
3.4 小结 128
3.4.1 分析的特征 128
3.4.2 法律中的分析 128
第4章 论证 130
4.1 导论 130
4.1.1 论证哲学 131
4.1.2 实践话语的标准 145
4.2 法律话语的两个观念 152
4.2.1 法律话语中的论题—修辞观念 155
4.2.2 法律话语的程序观念 162
4.3 法律论证 169
4.3.1 普遍性主张 170
4.3.2 法律话语的结构 171
4.3.3 运用 189
第5章 诠释学 190
5.1 导论 190
5.1.1 诠释学的根源 190
5.1.2 关于诠释学,我们不知道什么? 197
5.2 作为认识论的诠释学 200
5.2.1 哲学诠释学中的方法论趋势 200
5.2.2 法律接受性 209
5.3 作为本体论的诠释学 213
5.3.1 理解的本体论 215
5.3.2 法律接受性 220
5.4 法律之理解 227
5.4.1 普遍性主张 227
5.4.2 诠释学认知的本质 229
5.4.3 运用 234
第6章 后现代视角中的法律推理方法 238
6.1 总结 238
6.2 当代法哲学的困境 241
6.3 认识论途径 244
6.4 未完成的计划 247
人名索引 251
主题词索引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