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图书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曹之著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307118300
  • 页数:69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中国图书文化史丛书》中的一本,从图书编撰、图书出版、图书出版、图书的收藏与整理、图书与生态文化等多个角度描写了古代图书发展的历史。

第一章 古代图书编撰 1

一、古代官修书 1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官修书 1

隋唐五代至宋元的官修书 3

明清时期的官修书 5

官修书的特点 8

二、古代私人著书 10

三、《汉书》的编撰 21

班彪初撰 22

班固自撰 23

《汉书》成书 25

《汉书》的材料和价值 26

四、《东观汉记》的编撰 29

初创阶段 30

续修阶段 31

再续阶段 32

成书阶段 32

五、《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编撰 34

六、明代“四大奇书”的编撰 41

《三国演义》的编撰 42

《水浒传》的编撰 43

《西游记》的编撰 45

《金瓶梅》的编撰 46

七、古代形貌丑陋、口吃著书的人 47

八、古代“一字之师”的故事 51

高适、杜甫改诗 51

齐己、贾岛改诗 53

王安石、范仲淹改诗 54

欧阳修、萨都剌改诗 56

九、古代著书的“稿费” 57

唐五代之前的“稿费” 57

宋元明清的“稿费” 61

小结 64

第二章 古代图书出版 66

一、古代图书的写本 67

官方抄书 67

民间抄书 68

二、雕版印刷的起源 70

“东汉说”、“晋代说”和“六朝说” 71

“隋代说” 73

“唐初说”、“唐中说”和“五代说” 75

三、古代的官刻本 77

四、古代的家刻本 82

五、古代的坊刻本 88

六、古代的活字本和套印本 95

泥活字、木活字和铜活字 95

锡活字和铅活字 98

套印本 99

七、宋代四川刻书 101

宋代四川刻书概况 101

宋代四川刻书知见录 105

八、宋代江西刻书 118

宋代江西刻书概况 118

宋代江西刻书知见录 119

九、宋代湖北刻书 127

宋代湖北刻书概况 128

宋代湖北刻书知见录 129

十、明代大名刻书 135

明代大名刻书概况 135

明代大名刻书知见录 136

十一、明代新安黄氏刻书 141

十二、古代历书的出版 148

唐代以前的历书 149

宋元历书 150

明代历书 152

清代历书 153

十三、朱熹与宋代刻书 155

朱熹刻书 155

朱熹对宋代刻书的评价 159

朱熹是一位版本学家 162

十四、中国出版史的六个里程碑 166

简策和卷轴装时代 166

帛书时代 167

纸写本时代 168

雕版印刷和册页装时代 169

活字和印刷机时代 171

激光照排时代 171

第三章 古代图书的传播 174

一、古代图书的借阅传播 174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借阅传播 175

唐宋元明的借阅传播 177

清代的借阅传播 180

二、古代的书业中心 182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书业中心 182

隋唐五代和两宋的书业中心 184

元明书业中心 187

清代书业中心 190

三、古代图书发行家 193

宋代图书发行家 198

元明图书发行家 199

清代图书发行家 201

四、古代的禁书 205

秦汉到隋的禁书 205

唐代禁书 208

宋元明禁书 213

清代禁书 222

五、太平天国时期图书之厄 229

六、火灾与传播 240

唐五代之前的火灾 240

宋元明图书的火灾 242

清代图书的火灾 245

古代防火的经验 251

第四章 古代图书的收藏 256

一、古代的官方藏书 256

南北朝以前的官方藏书 257

唐代五代官方藏书 262

宋辽金元官方藏书 265

明清官方藏书 267

二、唐代秘书省藏书及其代表人物 275

唐代秘书省概说 275

唐代秘书省的工作 278

唐代秘书省的代表人物 286

三、古代的书院藏书 294

古代书院简史 294

古代书院藏书概说 295

古代书院藏书的来源 299

四、古代的藏书之乡——常熟 304

古代常熟概说 304

古代常熟藏书家 307

五、书癖、书祭和藏书家 311

书癖 312

书祭 314

藏书家 317

六、黄丕烈与书友 317

黄丕烈的书友 318

访书、借书和抄书 320

赠书、购书、校书和刻书 321

序跋、唱和、绘画和祭书 323

七、古代藏书的题跋 325

题跋概说 325

题跋的内容 327

题跋的作用 334

八、古代藏书封闭的客观原因 336

古代图书数量不多 337

古代读者不多 338

藏书家的自私和忧虑 338

古代藏书的社会环境 339

九、明代藩王的藏书室名 340

十、明代帝王对藩王的赐书 352

十一、古代藏书与曝书 366

唐代以前的曝书活动 366

宋代的曝书活动 368

元明的曝书活动 369

清代的曝书活动 371

小结 373

十二、“子孙永保”藏书印解析 375

宋元后人卖书的故事 377

明代后人卖书的故事 379

清代后人买书的故事 381

十三、李清照与《金石录后序》 384

十四、古代藏书文化的反思 391

图书借阅 391

赠书 392

编制目录 394

刻书 394

藏书印 395

第五章 古代图书的目录 397

一、两汉魏晋南北朝图书编目 397

两汉图书编目 399

魏晋图书编目 405

南北朝图书编目 407

二、《出三藏记集》是版本目录 408

僧祐其人 409

著录佛经版本 410

找出佛经善本 412

同书异本和伪本 413

三、隋唐五代图书编目 416

隋代图书编目 417

唐代图书编目 418

五代图书编目 421

四、《隋书·经籍志》是版本目录 422

《隋书·经籍志》的编撰者 422

《隋书·经籍志·总叙》是写本目录的汇编 423

著录同书异本 424

著录搨本 426

《隋书·经籍志》产生的历史背景 428

五、宋元图书编目 430

宋代图书编目 431

元代图书编目 435

六、明清图书编目 437

明代图书编目 437

清代图书编目 440

七、图书编目与著者时代 446

同名朝代著者断代的混乱 446

避免同名朝代著者断代的混乱 451

八、古籍编目与“以字行” 452

“以字行”的原因 452

“以字行”例 454

九、古代图书编目的特点 456

连续性 457

时代性 458

学术性 459

技术性 461

第六章 古代图书的阅读 464

一、古书阅读的产生时期 465

先秦的图书阅读活动 465

先秦图书阅读的理论和方法 468

先秦图书阅读的特点 473

二、古代图书阅读的发展时期 475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图书阅读活动 475

两汉魏晋南北朝图书阅读的理论和方法 483

两汉魏晋南北朝图书阅读的特点 488

三、古代图书阅读的成熟时期 489

隋唐五代宋元时期的阅读活动 490

隋唐五代宋元时期图书阅读的理论和方法 498

隋唐五代宋元时期图书阅读的特点 507

四、朱熹读书的理论和方法 508

朱熹读书的理论 509

朱熹读书的方法 513

五、古代图书阅读的繁荣时期 518

明代图书阅读活动 518

清代图书阅读活动 521

明清图书阅读的理论和方法 530

明清时期图书阅读的特点 542

第七章 古代图书的整理 545

一、古代图书的辑佚 545

从梁代图书亡佚说起 545

辑佚的意义和历史 549

辑佚的方法 552

二、古代图书的辨伪 554

古代辨伪简史 554

伪书产生的原因和辨伪的方法 557

三、古代图书的校勘 559

校勘的意义和历史 559

校勘的方法 563

四、宋代整理唐人文集 565

网罗散佚 569

编撰选本和校勘同异 572

音释注解和分类编目 574

五、《云仙散录》的辨伪 577

自序之伪 577

引书之伪 579

内容之伪 580

宋人评论 581

作者考辨 583

第八章 古代图书与生态文化 587

一、先秦诸子著作与生态文化 587

社会环境 588

自然环境 593

二、汉代经书与生态文化 595

重视经学 596

用人制度 599

舆论环境 602

三、刘向《七略》与生态文化 604

西汉的图书整理 604

先秦学术发展 606

自然环境 610

四、魏晋南北朝家谱与生态文化 611

九品中正制 612

势族、寒族的区别 613

五、魏晋南北朝书目编撰与生态文化 618

图书典藏 620

版本学发展 624

单书目录 626

六、魏晋南北朝类书与生态文化 628

骈文的产生、发展和兴盛 628

抄撰之风 630

图书分类 632

丰富的藏书和纸张的普及 634

七、魏晋朝南北朝图书编撰与文化交流 636

汉人南北文化大交流 637

少数民族与汉文化大交流 650

中外文化大交流 655

八、唐代佛教著作与生态文化 668

唐代对外开放政策 669

唐代中外交流 671

唐代佛教传播 672

九、宋代图书事业与生态文化 676

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 678

重视图书事业 680

重视人才培养 680

学术空气浓厚 683

十、宋代医书与生态文化 687

宋代医学概况 687

宋代医书与生态文化 689

主要参考文献 694

后记 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