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一个捣蛋生+偏科生的成才之路 3
小学年代 3
一、一股寒气袭上心头 3
二、“响鼓不用重捶” 8
三、当众一耳光的“威力” 13
四、“讨价还价”的双赢 19
五、从童年的玩耍中可以得到什么 39
六、糊涂大胆的天性与学习成绩的高低 52
七、儿子的精神伴侣和良师益友 55
八、面对老师的虐待 61
九、儿子在外“偷拿”了东西 65
十、吃苦能力是人的核心竞争力 69
十一、解读“优秀是一种习惯” 85
初中年代 90
十二、面对“永远正确”的老师 90
十三、为错误不断的儿子找“客观原因” 107
十四、批评不是教育的“家常菜” 116
十五、批评的艺术和艺术的批评 127
十六、“跛脚生”的另一面 138
高中年代 143
十七、“该生破坏性强,难以管教” 143
十八、与数学老师“顶牛” 162
十九、给成绩不好的儿子找信心 168
二十、儿子早恋了? 171
二十一、向儿子“摊牌” 177
大学生涯与职场的软着陆 191
二十二、寝室生活是宝贵的社会见习期 191
二十三、茫然的成绩与明确的逃课 198
二十四、自立门户 215
下篇 为什么偏科生更接近成功 226
一、偏科生爱因斯坦的学习动机、心态及策略 226
二、解读神童、天才张亚勤的成功之路 234
三、一个偏科生+捣蛋生走向成功的心理轨迹 250
四、是命运的戏剧,还是生活的逻辑? 273
五、为何多数中国学生的职业方向迷茫? 295
六、为何奥赛奖牌选手难成一流人才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