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西药与食物相克 1
第一章 抗微生物药物 1
一、抗生素 1
二、合成的抗菌素 46
三、抗感染植物药制剂 60
四、抗结核病药 61
五、抗麻风病药及抗麻风病毒反应药 70
六、抗真菌药 71
七、抗病毒药 76
第二章 抗寄生虫病药物 81
一、抗疟药 81
二、抗阿米巴病药 85
三、抗血吸虫病药 85
四、抗丝虫病药 87
五、驱肠虫药 87
第三章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91
一、中枢兴奋药 91
二、镇痛药 96
三、解热镇痛抗炎及抗痛风药 99
四、抗震颤麻痹药 119
五、抗精神失常药 124
六、抗癫痫药 148
七、镇静药、催眠药及抗惊厥药 150
第四章 麻醉药及其辅助药物 160
一、麻醉药 160
二、骨骼肌松弛药 164
第五章 主要作用于植物神经系统的药物 166
一、拟胆碱药 166
二、抗胆碱药 167
三、阿托品类药物 168
四、抗肾上腺素药 176
第六章 主要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 181
一、钙拮抗药 181
二、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 184
三、抗心律失常药 195
四、防治心绞痛药 197
五、周围血管扩张药 199
六、降血压药 201
七、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 215
八、调节血脂药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219
第七章 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224
一、祛痰药 224
二、镇静止咳药 224
三、平喘药 227
四、来源于中草药的祛痰镇咳、平喘药 235
第八章 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237
一、消化系统药物 237
二、微生态制剂 237
三、抗酸药及治疗消化性溃疡病药 238
四、胃肠解痉药 259
五、助消化药 259
六、止吐药、催吐药及胃肠推动药 267
七、泻药 269
八、止泻药 272
九、肝胆疾病辅助用药 276
十、其他 277
第九章 主要作用于泌尿系统的药物 279
一、利尿剂 279
二、排钾利尿剂 279
三、噻嗪类利尿剂 283
四、保钾利尿剂 286
第十章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290
一、抗血栓药 290
二、促凝血药 290
三、抗凝血药 294
四、抗贫血药 301
五、抗血小板药物 318
第十一章 抗变态反应药物 319
一、抗组胺药 319
二、抗组胺药(部分) 320
三、新一代H1受体拮抗剂 320
第十二章 激素及其有关药物 324
一、激素类药 324
二、皮质激素类药物 325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325
四、性激素及促性激素 332
五、避孕药 333
六、胰岛激素及其他影响血糖的药物 333
七、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及抗甲状腺药物 343
第十三章 维生素类 348
一、脂溶性维生素 348
二、维生素A、D属药物 350
三、维生素B族药物 354
四、维生素C及其他 359
第十四章 酶类及其他生化制剂 363
第十五章 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用药 367
一、电解质平衡调节药 367
二、酸碱平衡调节药 373
第十六章 营养药 374
第十七章 抗肿瘤药 376
一、抗肿瘤药物 376
二、主要由CYP2C19酶代谢的抗肿瘤药物 377
三、主要由CYP3A4酶代谢的抗肿瘤药物 377
四、主要由CYP450酶代谢的抗肿瘤药物 378
五、碱性化疗药物 378
六、含金属离子的化疗药物 379
七、顺铂类化疗药物 379
八、烷化剂 379
九、抗代谢药 380
十、抗肿瘤抗生素 382
十一、抗肿瘤植物成分 382
十二、其他抗肿瘤药及辅助治疗药 383
第十八章 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 388
第十九章 延缓衰老药及某些老年病用药 391
第二十章 各临床科室备用药物 397
一、外科用药及消毒防腐收敛药 397
二、皮肤科用药 398
三、眼科用药 399
四、耳鼻喉科及口腔科用药 400
第二十一章 其他药物 402
一、解毒药 402
二、药用附加剂 404
三、诊断用药 407
四、药用放射性核素 408
五、杀虫驱蚊灭螺毒鼠药 409
六、其他 409
第二十二章 按化学结构进行分类的药物 412
一、相同阳离子类 412
二、相同阴离子类 423
三、相同基团类 426
四、其他类 428
下篇 中药与食物相克部分 434
第一章 解表药 434
一、麻黄 434
二、紫苏 434
三、生姜 435
四、荆芥 435
五、防风 436
六、苍耳子 436
七、芫荽 436
八、薄荷 437
九、桑叶 437
十、菊花 438
十一、淡豆豉 438
十二、柴胡 439
第二章 清热凉血药 440
一、石膏 440
二、黄连 440
三、龙胆草 441
四、生地黄 441
五、牡丹皮 442
六、青黛 442
七、土茯苓 443
八、马齿苋 443
九、四季青 443
十、绿豆 444
十一、胡黄连 444
第三章 泻下药 445
一、大黄 445
二、番泻叶 445
三、芦荟 446
四、甘遂 446
五、巴豆 447
六、商陆 447
第四章 祛风湿药 449
一、威灵仙 449
二、木瓜 449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450
一、苍术 450
二、厚朴 450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451
一、茯苓 451
二、茯神 451
三、泽泻 451
四、赤小豆 452
第七章 温里药 453
一、附子 453
二、细辛 453
三、吴茱萸 453
第八章 理气消食药 455
一、青皮 455
二、荞麦 455
三、山楂 455
第九章 驱虫药 458
一、使君子 458
二、榧子 458
第十章 止血药 459
一、地榆 459
二、槐花 459
三、侧柏叶 460
四、三七 460
五、茜草 461
六、蒲黄 461
第十一章 活血祛瘀药 462
一、郁金 462
二、丹参 462
三、虎杖 463
四、牛膝 463
五、自然铜 463
六、马钱子 464
第十二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465
一、半夏 465
二、桔梗 465
三、旋复花 466
四、白前 466
五、杏仁 467
六、款冬花 467
七、白果 467
八、银杏叶 468
九、鸭梨 468
十、各种止咳糖浆 469
十一、润喉片 469
第十三章 镇静安神药 470
一、朱砂 470
二、磁石 470
三、龙骨 471
四、龙齿 471
五、远志 471
六、酸枣根 472
第十四章 平肝熄风开窍药 473
一、代赭石 473
二、珍珠 473
三、决明子 473
四、地龙 474
五、石菖蒲 474
第十五章 补虚药 476
一、人参 476
二、绞股蓝 477
三、西洋参 477
四、白术 478
五、山药 478
六、甘草 479
七、大枣 479
八、刺五加 480
九、蜂蜜 480
十、黑木耳 481
第十六章 补阳药 483
一、鹿茸 483
二、仙茅 484
三、骨碎补 484
四、补骨脂 485
五、菟丝子 485
六、韭菜子 486
七、阳起石 486
第十七章 补血药 487
一、当归 487
二、熟地黄 487
三、何首乌 488
第十八章 补阴药 490
一、麦冬 490
二、天冬 490
三、黄精 491
四、百合 491
五、枸杞子 491
六、桑葚 492
七、鳖甲 492
第十九章 收涩药 493
一、五味子 493
二、乌梅 493
三、五倍子 494
四、石榴皮 494
五、柯子 495
六、赤石脂 495
七、禹余粮 496
八、莲子 496
九、山茱萸 496
第二十章 涌吐药 498
一、常山 498
二、藜芦 498
第二十一章 外用药及其他 499
一、轻粉 499
二、红粉 499
三、白降丹 500
四、大蒜 500
五、蟾酥 501
六、壁虎 501
七、铜绿 502
八、皂矾 502
第二十二章 其他 503
一、日常药物 503
二、中药 503
三、含红砂糖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 504
四、酒剂及各种含乙醇的制剂 505
五、药酒 505
六、含有酸性成分的中药 505
七、含有蒽醌成分的中药 506
八、含有皂苷成分的中药 506
九、含有槲皮苷、芸香苷等糖苷的中药 506
十、清热药 507
十一、具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降火功效的中成药或制剂 507
十二、具有清热解毒、扶正托毒功效的中成药或制剂 508
十三、降血糖中药 508
十四、寒性药 508
十五、温热药 508
十六、温经散寒类中药 509
十七、具有温中和胃、滋补气血功效的中成药或制剂 509
十八、苦味健胃药 509
十九、滋补药 509
第二十三章 其他相关知识 511
一、食物的分类 511
二、食物的作用趋势 511
三、食物的保健作用 511
四、某些中成药的服法 511
五、服药与进食时间 512
六、某些疾病与食物之间的关系 512
参考文献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