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总论 3
第一章 肝脏的解剖与组织学 3
第一节 肝脏的大体解剖 3
第二节 肝脏功能性分段 17
第三节 肝脏的组织学 19
第二章 肝脏的生理学和生物化学 28
第一节 肝脏的能量代谢 28
第二节 肝脏的物质代谢 31
第三节 胆红素代谢 36
第四节 胆汁的形成和分泌 39
第三章 肝脏病理学 41
第一节 组织与细胞损伤 41
第二节 血液循环障碍 45
第三节 炎症 46
第四节 增生和修复 48
第五节 细胞癌变和肿瘤形成 50
第六节 肝内特殊细胞和物质浸润、沉积 51
第四章 肝脏的免疫学 53
第一节 肝脏在宿主免疫防御应答中的作用 53
第二节 细胞因子 59
第三节 免疫应答在病毒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 75
第五章 肝病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80
第一节 黄疸 80
第二节 蜘蛛痣 84
第三节 肝大 84
第四节 腹水 87
第六章 肝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91
第一节 肝功能常规检测 91
第二节 肝功能代偿非常规检查方法 92
第七章 肝病常用的影像学检查 96
第一节 肝病的X线诊断 96
第二节 肝病的超声诊断 98
第三节 肝病的CT诊断 100
第四节 肝病的MRI诊断 104
第五节 肝病诊断的影像学比较 107
第八章 中医学对肝脏的认识及辨证要点 108
第一节 肝的生理与病理特点 108
第二节 肝脏病证发病与转归 109
第三节 脏腑相累发病与转归 113
第四节 常见肝病的中医辨证要点 114
第五节 肝胆病证治则与治法 116
第六节 根据西医理论应用中药治疗肝病 129
第九章 肝病的常用中医辨证论治 133
第一节 胁痛 133
第二节 黄疸 136
第三节 积聚 140
第四节 臌胀 146
下篇 分论 152
第十章 病毒性肝炎 152
第一节 甲型病毒性肝炎 152
第二节 乙型病毒性肝炎 153
第三节 丙型病毒性肝炎 158
第四节 丁型病毒性肝炎 164
第五节 戊型病毒性肝炎 165
第六节 新型病毒与肝炎 167
第七节 中医辨证论治 169
第八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策略 176
第十一章 酒精性肝病 178
第十二章 药物性肝病 183
第十三章 脂肪肝 187
第一节 西医临床诊治 187
第二节 中医辨证论治 195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策略 196
第十四章 肝纤维化 198
第十五章 肝硬化 210
第一节 临床流行病学 210
第二节 病因学 211
第三节 病理学 213
第四节 病理生理 214
第五节 临床表现 219
第六节 并发症 222
第七节 实验室检查 223
第八节 西医诊断 226
第九节 西医治疗 227
第十节 中医辨证论治 229
第十一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策略 231
第十二节 预后 232
第十六章 胆囊炎 234
第一节 急性胆囊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234
第二节 慢性胆囊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241
第十七章 原发性肝癌 246
第一节 概述 246
第二节 原发性肝癌流行病学 246
第三节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学 248
第四节 原发性肝癌的病理特征 250
第五节 诊断和分期 253
第六节 中医辨证治疗 260
第十八章 急性肝衰竭 262
第一节 急性肝衰竭命名的源流与新建议 262
第二节 病因学 263
第三节 病理学 265
第四节 发病机制 265
第五节 临床表现 269
第六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273
第七节 治疗 274
第八节 预后与死因 280
参考文献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