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与第二国际 1
第二章 德国正统派:卡尔·考茨基 29
一、生平和著作 30
二、自然与社会 33
三、意识和社会发展 38
四、革命和社会主义 40
五、对列宁主义的批判 46
六、考茨基哲学的矛盾性 47
七、对梅林的评述 53
第三章 罗莎·卢森堡和革命左派 57
一、生平 58
二、关于积累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 62
三、改良与革命 71
四、无产阶级意识和政治组织形式 76
五、民族问题 82
第四章 伯恩施坦和修正主义 91
一、修正主义的概念 91
二、生平 93
三、历史规律和辩证法 95
四、革命和“最终目的” 98
五、修正主义的意义 103
第五章 让·饶勒斯:作为一种救世学的马克思主义 107
一、作为调和者的饶勒斯 107
二、生平简介 109
三、关于世界统一性的形而上学 112
四、历史的发展动力 118
五、社会主义和共和政体 121
六、饶勒斯的马克思主义 130
第六章 保尔·拉法格:快乐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132
第七章 乔治·索列尔:詹森派的马克思主义 140
一、索列尔的地位 140
二、生平简介 146
三、理性主义与历史、乌托邦和神话、对启蒙运动的批判 148
四、“复归”阶级分化和文化的间断 153
五、道德革命和历史必然性 155
六、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法西斯主义 160
第八章 安东尼奥·拉布里奥拉:开放的正统派的尝试 166
一、拉布里奥拉的风格 166
二、生平 168
三、早期著作 170
四、历史哲学 174
第九章 路德维克·克什维斯基:作为社会学方法的马克思主义 184
一、生平 186
二、对社会生物学理论的批判 188
三、社会主义的展望 190
四、精神和生产传统和变化 192
第十章 卡季密日·克列斯-克劳兹:波兰正统派 198
第十一章 斯坦尼斯瓦夫·布若佐夫斯基:作为历史主观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205
一、生平 207
二、哲学发展 209
三、劳动哲学 213
四、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和民族 220
五、布若佐夫斯基的马克思主义 226
第十二章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运动中的康德主义者、伦理社会主义 229
一、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概念 229
二、康德主义的复兴 233
三、伦理社会主义 234
四、马克思主义中的康德主义 236
五、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们的生平 243
六、阿德勒:社会科学的先验基础 247
七、阿德勒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批判 257
八、阿德勒:意识和社会存在 260
九、是与应是 262
十、国家、民主和专政 264
十一、宗教的未来 269
十二、鲍威尔:民族理论 272
十三、希法亭:关于价值论的争论 277
十四、希法亭:关于帝国主义理论 283
第十三章 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开端 289
一、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的知识分子运动 289
二、赫尔岑 294
三、车尔尼雪夫斯基 297
四、民粹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第一次被接受 299
第十四章 普列汉诺夫和马克思主义的系统阐发 312
一、马克思主义正统派在俄国的起源 313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18
三、马克思主义美学 327
四、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 329
五、与列宁主义的冲突 332
第十五章 布尔什维主义兴起前的俄国马克思主义 336
一、列宁:早期的分析写作 338
二、司徒卢威和“合法马克思主义” 344
三、列宁在1895—1901年间的辩论 354
第十六章 列宁主义的兴起 362
一、关于列宁主义的争论 362
二、党和工人运动 自觉性与自发性 365
三、民族问题 378
四、民主革命中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托洛茨基与“不断革命” 384
第十七章 布尔什维克运动的哲学和政治 393
一、1905年革命期间的派系斗争 393
二、俄国新的知识分子倾向 399
三、经验批判主义 403
四、波格丹诺夫和俄国经验批判家 410
五、无产阶级的哲学 420
六、“造神者” 424
七、列宁对哲学的涉猎 426
八、列宁和宗教 437
九、列宁的辩证法笔记 439
第十八章 列宁主义的命运:从关于国家的理论到国家意识形态 445
一、布尔什维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445
二、1917年革命 451
三、社会主义经济的开始 459
四、无产阶级的专政和党的专政 463
五、关于帝国主义和革命的理论 468
六、社会主义与无产阶级专政 475
七、托洛茨基论专政 485
八、作为权威主义理论家的列宁 489
九、马尔托夫论布尔什维克意识形态 493
十、作为辩论家的列宁列宁的天才 496
主要参考文献 504
主要术语译文对照表 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