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述 1
第2章 既有桥梁的主要结构形式及现状分析 3
2.1 桥梁车辆荷载设计标准及结构主要形式 3
2.2 既有桥梁结构现状 9
2.3 小结 18
第3章 地铁穿越既有桥梁安全风险评估内容及桩基础风险控制标准 19
3.1 安全风险评估内容 19
3.2 桥梁现状调查内容 20
3.3 桥梁检测内容及依据 21
3.4 结构现状分析及评估内容 23
3.5 下穿既有桥梁桩基风险控制标准值的确定 24
3.6 地铁穿越桥梁工程变形控制标准实例统计分析 25
3.7 小结 34
第4章 隧道下穿或临近对桥梁桩基础影响 36
4.1 概述 36
4.2 地层条件及力学参数 36
4.3 隧道穿越对单桩基础的影响分析 37
4.4 隧道穿越对两桩承台基础的影响分析 51
4.5 隧道穿越对四桩承台基础的影响分析 66
第5章 差异沉降对桥梁双柱盖梁内力影响分析 77
5.1 概述 77
5.2 钢筋混凝土盖梁受力影响分析及差异沉降控制值的确定 78
5.3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受力影响分析及差异沉降控制值的确定 86
5.4 小结 91
第6章 隧道下穿对异型板桥梁结构受力的影响 92
6.1 工况概况 92
6.2 有限元模型 94
6.3 正常使用状态下异型板桥的应力状态 94
6.4 地铁穿越后异型板桥的应力和位移变化 99
6.5 桩基托换和地层沉降控制措施对隧道穿越工程的作用分析 109
6.6 变形控制指标 123
6.7 小结 123
第7章 地铁穿越桥梁工程控制措施 125
7.1 概述 125
7.2 地铁区间隧道施工措施 126
7.3 桩基础变形控制措施 128
7.4 桥梁结构加强措施 129
7.5 地铁车站临近桥梁基础的施工措施 133
7.6 小结 135
第8章 全过程可控式主动顶升桩基托换技术案例 137
8.1 工程案例实施背景 137
8.2 工程特点和技术难点 142
8.3 全过程可控式主动顶升托换设计及施工技术体系 142
8.4 桩基主动顶升托换工程过程监测及结果分析 167
8.5 主动顶升托换技术创新点 183
8.6 近距离下穿南异型板区间隧道洞内措施 183
8.7 施工过程沉降监测结果及分析 184
8.8 小结 187
第9章 被动桩基托换技术工程案例 189
9.1 工程背景 189
9.2 桥桩加固、隔离、托换设计方案 193
9.3 4#桥墩承台托换施工 194
9.4 洞内措施及隧道开挖方案 201
9.5 区间隧道施工现场监测结果 206
9.6 小结 206
第10章 支架+预支顶桥梁工程技术案例 208
10.1 案例1:北京地铁10号线区间台阶法下穿国贸桥异型板段 208
10.2 案例2:地铁6号线车站浅埋暗挖法下穿花园桥 218
10.3 小结 223
第11章 加强地铁结构自身刚度和强度控制技术案例 224
11.1 工程背景 224
1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227
11.3 基坑围护结构施工设计 230
11.4 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技术 233
11.5 施工过程监测及分析 237
11.6 小结 241
第12章 隔离桩保护桥梁技术案例 242
12.1 工程背景 242
12.2 桥桩保护方案设计 244
12.3 关键工序施工方法 248
12.4 施工监测结果分析 251
12.5 小结 253
第13章 盾构法区间隧道洞内注浆控制技术工程案例 254
13.1 工程概况 254
13.2 桥梁概况 255
13.3 工程及水文地质概况 255
13.4 工程特点和风险 258
13.5 下穿施工保护方案 258
13.6 施工监测结果 260
13.7 小结 262
第14章 PBA工法暗挖车站洞内加强+洞外隔离桩控制技术工程案例 263
14.1 工程概况 263
14.2 施工控制措施 265
14.3 工程施工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266
14.4 小结 269
参考文献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