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研究缘起与范围 1
二 现有文献之价值与局限 6
三 研究理念与视角 20
第一章 肥套及其传承 25
第一节 毛南族及其传统艺术活动 25
一 民族分布区域及其自然生态 25
二 族源及其与传统艺术相关的活动 27
三 毛南族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33
第二节 肥套的程序 35
一 一般程序 35
二 个案记录 36
第三节 肥套的七大要素 54
一 表演文本 54
二 道具、乐器与场景 56
三 说唱、舞蹈及法事 63
第四节 肥套的传承 73
一 传承特点 73
二 传承队伍 77
第二章 肥套呈现的主要神灵 83
第一节 原始宗教神灵 84
一 婆王 84
二 雷王 88
三 三光神 91
第二节 生产与政治生活神灵 94
一 三界公爷 94
二 鲁仙 97
三 太师六官 99
第三节 生殖与民族和融神灵 101
一 灵娘 101
二 三娘和土地 102
三 瑶王 105
第三章 肥套的产生与发展 109
第一节 肥套的缘起 109
一 人生境遇与生活期盼的交融 109
二 蒙昧观念与理性意识的碰撞 116
三 民族个性与思维特点的积淀 118
四 宗教聚力与艺术张力的统一 123
第二节 肥套的产生图式 131
一 文化基因的传承 131
二 自然环境的孕育 134
三 多族艺术的融会 136
四 民族特色的凝聚 143
第三节 肥套的发展 145
一 发展观念灵活开放 145
二 相关文本渐趋稳定 148
三 表现形式愈加规范 149
四 神灵形象日益丰满 154
五 人神界限逐渐模糊 159
六 整体形态更为娱人 161
七 和融模式大为拓展 163
八 审美功能益渐增强 166
第四章 肥套的建构与特性 168
第一节 肥套的建构 169
一 世俗生活艺术化 169
二 宗教观念世俗化 170
三 自然元素凝练化 175
四 他族元素本土化 177
第二节 肥套的生态审美范式 180
一 体现天地混沌之朦胧美 180
二 揭示人和于天之依生美 181
三 凸显天人对立之竞生美 183
四 突出天人相依之和融美 184
第三节 肥套的特性 185
一 宗教心理执着与融通 185
二 和融自然的仪式精神 196
三 和融民族的人生考量 204
四 现实与期盼有机凝结 206
五 情感丰富且节律明快 208
第五章 肥套的价值与功能 211
第一节 肥套价值的实现模式 211
一 肥套仪式的超循环 211
二 神人和融的超循环 214
三 整体生态的超循环 215
第二节 肥套的价值形态 216
一 诗意化的生态环境 216
二 浓缩化的风物习俗 224
三 仪式化的生殖崇拜 229
四 理性化的人际关系 232
五 理想化的生活品质 234
第三节 肥套的文化功能 237
一 反映民族发展历史 237
二 突出民族文化使命 240
三 体现独特教化内涵 242
四 丰富中华艺术库容 244
结语 246
一 肥套的活力与面临的处境 246
二 肥套的保护 253
参考文献 259
后记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