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京杭大运河沿线生态环境的内涵及现状 5
京杭大运河沿线生态环境的内涵 5
大气成分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 6
生态环境演变理论 12
京杭大运河沿线生态环境的界定 17
京杭大运河沿线生态环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8
研究范围及典型区域选择 18
京杭大运河沿线及典型区域生态环境研究方法 24
京杭大运河沿线生态环境现状 32
京杭大运河及沿线区域生态环境 32
京杭大运河及其生态环境地位 52
京杭大运河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56
第二章 京杭大运河沿线生态环境演变的研究数据及其分析处理 59
数据获取 59
历史文献数据的获取 59
遥感数据的获取 60
生态环境指标数据的获取 64
遥感数据处理 66
波段的选择与优化组合 67
基础校正 68
特征集构建 71
植被指数提取 71
水体指数提取 72
缨帽变换 73
主成分变换 74
图像融合 76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提取 77
分类系统构建 79
解译标志建立及影像解译 79
分类精度评价及比较 82
第三章 京杭大运河沿线水环境变迁 85
京杭大运河河道本体历史演变 86
第1期运河,运河的萌芽时期 86
第2期运河,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即南北大运河 89
第3期运河,主要指元代的运河系统,即元代京杭运河 92
第4期运河,现代京杭大运河 98
京杭大运河水环境 100
通惠河和北运河沿线水环境 108
京杭大运河北京段水质现状 112
南运河沿线水环境 116
鲁运河沿线水环境 122
中运河和里运河沿线水环境 124
江南运河沿线水环境 134
京杭大运河水污染变化趋势与特点 135
京杭大运河水环境保护的意义 137
整治水环境的合理化需求 139
河道变迁 140
运河本体的变化 140
空间布局结构的变化 140
第四章 京杭大运河沿线土地利用变化 14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空间分布 150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总体特征 151
总体特征 151
各土地类型变化特征 15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评价 153
土地利用/覆被转移矩阵 153
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度 155
土地利用/覆被程度综合指数 156
马尔科夫预测 158
第五章 京杭大运河沿线植被变化 159
MODIS-NDVI数据处理 165
植被动态研究指数选取 165
植被指数变化特征 165
区域NDVI时空分布 166
区域NDVI年内变化 167
区域NDVI年际变化 167
运河沿线省市森林覆盖率现状 170
第六章 京杭大运河沿线典型区域气候变化——以徐州为例 183
城市历史概况 187
地理位置 187
气候状况 190
水文资源 190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 194
数据处理 194
信息提取 196
变化因素分析 197
驱动力因素分析 205
结论和讨论 206
区域气候对森林覆盖率增加响应研究 207
遥感温度反演 208
区域气候模拟 216
区域森林覆盖率和温度反演结果分析 218
区域气候变化和农业关系的响应 219
丰县历史概况 219
气温变化 223
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的相互影响 229
本章小结 236
第七章 京杭大运河沿线典型城市变迁——以扬州为例 237
城市历史概况 243
地理位置 243
城市发展特征 252
城市空间演变 256
研究方法 262
不同历史时期扬州附近长江河道空间演变 263
春秋时期江岸线 264
汉代和晋代江岸线 265
唐代江岸线 266
明清及现代江岸线 267
不同历史时期扬州城市建成区范围变化 269
春秋邗城 269
汉广陵城 270
唐子城和罗城 271
宋三城 272
明清新旧城 273
现代扬州城 274
空间演变特征分析 276
城市面积变化幅度 278
城市面积变化速度 279
驱动力因素分析 280
气候变化 280
水系变化 281
人类活动 282
洪涝灾害 283
商业繁荣 284
本章小结 286
第八章 京杭大运河沿线综合环境价值评价——以北京为例 287
城市历史概况 301
地理概况 301
区域概况 303
环境评价区范围 308
数据源及信息处理 310
遥感数据 310
环境数据 310
信息处理 310
综合环境评价指标构建 311
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人文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312
评价指标标准化及模型构建 313
综合环境评价分析 316
生态环境评价 316
人文环境评价 317
综合环境评价 318
北京市生态环境现状及展望 319
本章小结 326
后记 327
参考文献 329
索引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