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半殖民主义语境与中国近代新闻事业 1
一 “非正式帝国主义”与“半殖民主义” 3
二 日本的“大陆政策”及其侵华进程 6
三 “现代主义”与“殖民主义”的隐秘联系 9
四 半殖民主义语境中的中国近代报业 13
五 20世纪30年代平、津报业的“营业化转型” 17
六 《实报》自我矛盾中蕴藏的历史性 20
第一章 近代小报与小型报的联系与区别 24
一 古代小报与近代小报的区分与区别 24
二 与近代小报形似而神异的小型报 27
三 小型报的特征、性质与影响 31
四 小型报在华北报界的诞生 33
第二章 “草创期”的困境与“小报大办”策略 36
一 《实报》草创期的基本情况 37
二 兼顾营业与编辑的“小报大办”方针 40
三 《实报》的自我标榜与经营实践 43
四 20世纪20—30年代小型报的生存空间 47
第三章 “递嬗期”的政治立场与报纸的“指导性” 53
一 《实报》在1930年的发展状况 54
二 对“中原大战”报道的分期与特征 56
三 报纸的指导性及其表现形式 60
四 反思营业化转型的二重性 73
第四章 “营业本位”的报纸性格与“新闻纸的”新闻论 78
一 创办人管翼贤的角色与能力 78
二 《实报》与北平各方面之关系 81
三 报纸生产原理与新闻价值 89
四 日本新闻事业的示范作用 97
第五章 “国难”时期“报格”的彰显与微妙转变 107
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构下中国的外交与内政 109
二 “不抵抗政策”时期的言论(1931.1 0—1932.4 ) 112
三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时期的言论(1932.5 —1934.9 ) 124
四 “对日亲善政策”时期的言论(1934.1 0—1935.1 2) 136
五 “国难”时期《实报》言论活动的特点 140
第六章 “发展成熟期”报业活动的延伸与拓展 144
一 《实报半月刊》的创办及定位 147
二 《实报半月刊》与《实报》的密切联系 153
三 《实报》创刊八年来的营业发展 157
第七章 华北日伪的新闻统制与管翼贤的抉择 160
一 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本的“宣传战” 160
二 日伪当局在华北沦陷区的新闻统制 164
三 北京沦陷区内的主要日伪报刊 170
四 主动附逆、卖国求荣的报界罪人 175
第八章 “报格”尽失的日伪言论报道机关 186
一 华北沦陷区日伪报刊言论报道的相似性 187
二 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不同阶段的对华政策 190
三 《实报》在北平维持会时期的报道倾向及特点(1937.7 —1937.1 2) 192
四 《实报》在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报道的倾向与特点(1938.1 —1940.3 ) 195
五 《实报》在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时期的报道倾向及特点(1940.3 —1944.4 ) 198
六 版面调整、副刊变更背后的政治指导意图 202
结语 商业报刊的“阿喀琉斯之踵”与新闻学研究的现代化盲区 206
一 半殖民主义语境中“营业化转型”的困境与二重性 209
二 商业报刊内生矛盾的普遍性与报纸、报人的社会责任 213
三 主流新闻学理论的局限与中国新闻学的探索方向 218
参考文献 221
后记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