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问题提出 2
1.1.1 资源型城市普遍面临着发展困境,急需国家的宏观调控与援助 2
1.1.2 资源型城市是国家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
1.1.3 宏观政策环境的改变加剧了资源型城市发展问题的严重性与复杂性 4
1.1.4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 5
1.2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研究进展与述评 6
1.2.1 国外研究现状概述 6
1.2.2 国内资源型城市的研究现状 12
1.2.3 中国资源型城市研究的走向 25
1.3 国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典型模式及启示 26
1.3.1 美、加、澳模式 27
1.3.2 欧盟模式 39
1.3.3 日本模式 55
1.3.4 资源型城市衰败的教训 59
1.3.5 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启示 61
1.4 研究思路、框架及方法 65
1.4.1 研究思路及框架 65
1.4.2 研究方法 67
第2章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 68
2.1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发展规律 68
2.1.1 资源型城市的界定 68
2.1.2 资源型城市的基本特征与演化规律 81
2.1.3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基本特征与演化规律 90
2.2 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与根源 108
2.2.1 发展障碍 108
2.2.2 根源剖析 121
第3章 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的理论探析 128
3.1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结构分析 129
3.1.1 资源型城市是一个资源—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的复合巨系统 129
3.1.2 结构调整是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31
3.1.3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模拟与仿真 141
3.2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驱动机制研究 149
3.2.1 影响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因子辨识 149
3.2.2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分析 156
3.2.3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驱动机制——DPSIR模型 161
3.2.4 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的比较分析 165
3.3 资源型城市转型时间与模式选择的理论分析 167
3.3.1 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进行宏观调控的可能性分析 168
3.3.2 资源型城市转型时机与模式选择的经济学分析 174
3.3.3 资源型城市转型时机选择的实证分析——以阜新为例 194
3.4 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价值双向流失剖析 205
3.4.1 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价值双向流失和效益转移 205
3.4.2 资源型城市价值流失的能值评估 208
3.4.3 资源型城市价值流失的实证分析——以铜川、东营为例 213
3.4.4 能值失衡与生态经济补偿 217
第4章 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 221
4.1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基本准则 221
4.1.1 资源的可持续供给 222
4.1.2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支撑 224
4.1.3 产业结构的可持续优化 225
4.1.4 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227
4.2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判体系 228
4.2.1 区域/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评述 229
4.2.2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232
4.3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 239
4.3.1 可持续发展水平分析 239
4.3.2 可持续发展潜力分析 249
4.3.3 中国部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分析 253
4.3.4 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类 255
4.4 资源型城市发展预警与应急——红黄绿牌机制 256
第5章 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259
5.1 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趋势 260
5.2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261
5.2.1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 262
5.2.2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制定 265
5.2.3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模式 286
5.3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调控政策 291
5.3.1 转变传统观念,建树科学发展观 292
5.3.2 确立资源型产业的基础地位,建立资源开发新机制 294
5.3.3 建立调节与反哺机制,加强宏观调控与政策指导 296
5.3.4 进行体制创新,建立资源型城市发展长效机制 300
5.3.5 加强资源保护与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投资环境 302
5.4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技术支持体系 304
5.4.1 技术支持体系的主要内容 304
5.4.2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信息管理与综合决策支持系统 307
跋 314
附录A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 317
附录B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344
附录C国务院确定三批共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县、区) 351
附录D中国矿业城市发展论坛 354
参考文献 357
英文文献 357
中文文献 361
参考论著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