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文体符号和文体建构 3
第一章 两个审美起点及文体建构方向 3
一 审美起点:阿波罗和乐官 5
二 中国古代文体的审美建构和文化特征 7
第二章 中国抒情诗:文体建构和中国文人人格审美化 13
一 “言”:主体性和音乐性 14
二 “言”/“我”的诗学关联 16
三 “言”/“音”的诗学关联 22
四 诗和中国文人人格审美化 29
第三章 中国小说:文体建构和语言狂欢 37
一 “小”、“说”:语义指向和小说文体建构的初始方向 37
二 口头讲述和“实录” 39
三 民间侃谈和庄严叙事 47
第四章 中国戏剧:文体建构和关怀之路 56
一 “戏”、“剧”:中国戏剧的原型符号 57
二 “舞”(武)和戏剧文体建构 63
三 不同的关怀之路:中国戏剧和希腊戏剧 69
四 四重阐释:中国古代悲剧文体匮乏的深层原因 72
中篇 物象·意象·语象 99
第五章 言·意·象和“象”的层面 99
一 多重话语中的言、意、象 101
二 “象”对于言、意矛盾的调适 104
三 “象”的层面划分和符号定型 108
第六章 情爱象征:修辞符号及其演变 111
一 比翼鸟:从神话到“情爱”修辞场 112
二 连理枝:从神话到“情爱”修辞场 121
三 比翼鸟/连理枝:符号演变和诗意思维 127
第七章 鹰/蛇:图腾符号·现象符号·文学符号 132
一 图腾符号“鹰/蛇”:人类脱离自然的伴侣 133
二 现象符号“鹰/蛇”:人与自然的中介 141
三 文学符号“鹰/蛇”:自然在人身的复现 148
第八章 人·父/子·火:一个文本的隐喻符号系统 157
一 “我”/“非我”:“人”之谜的隐喻 158
二 “杀父”/“弃婴”:两代人生存竞争的隐喻 163
三 “火”:创生与毁灭的隐喻 167
下篇 母题符号:永恒的魅力 175
第九章 母题之一:人与神 175
一 从人到神:走向祭坛的年青女性 176
二 华夏水神的特殊地位和特权 184
三 人与水神婚恋母题叙述形态演变 189
第十章 母题之二:狂与醒 201
一 癫狂与“觉悟” 203
二 醉狂与本真之我 207
三 迷狂与执著 213
四 “狂”的审美文化解析 216
第十一章 母题之三:游与归 228
一 仙界之游:童年记忆和审美想象 229
二 山水之游:人对自然的审美情思 238
三 思归:寻找“母体”审美替代 246
附录一 《弹歌》:祭神乐舞文化 254
附录二 庄严叙事:《山海经》的平面铺排叙述模式 259
主要参考文献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