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氏三世医验 医案医话医论 08》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明)陆十龙辑;张喜德,赵仁龙校注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57513222280
  • 页数:188 页
图书介绍:

卷一 1

热疟吐呕清补一 1

脊背肘膝酸疼二 2

痛呕用泻三 4

矜惧发病似中风四 5

虚弱喘急偏痛痞呕振掉调补五 7

感冒疑暑发散六 8

泄痢发散七 9

手足痿废峻补八 10

下消温补九 12

久泻热壅敛补十 14

咳血清解十一 15

咳嗽筋骨疼痛解毒十二 16

夜热肉瘦去积十三 17

烦劳热极胁痛十四 18

夜热咳嗽胁痛攻下十五 19

不寐用涌汗十六 21

中风五精相并峻补十七 22

便泻肿胀温补十八 23

心痛肠红上温下清十九 24

疟由肠实胃虚补中通下二十 25

中风用灸二一 28

口属阳明经二二 31

卷二 33

食中脉伏涌泻消导二三 33

过汗灸补二四 34

少阴在泉两尺不应二五 35

阴斑温补二六 36

伤寒先补后散二七 38

伤寒蓄血二八 39

伤寒通因通用二九 40

过汗变痓三十 41

表邪先补后汗三一 42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三二 44

小儿疳痢清升并用三三 44

气虚便秘三四 45

误补误清用散三五 46

呕嗽喉肿胁痛声哑略散即补三六 47

臀尖膝腘痛用升补三七 49

积痛数下得痊三八 49

时症虚热清补三九 50

疫症清热四十 50

胀痛温泻四一 51

误汗急补四二 52

痰血眩晕先清微补四三 53

郁痰成痞似虚劳症四四 54

痞块腹泄补消兼行四五 55

妇人虚胀用补四六 56

湿痰流注足痿胁痛四七 56

去痰而经调泄止四八 57

妇人火郁成块发热四九 58

产后泻脱补塞五十 59

疫症梦遗同阴阳易五一 60

腹痛闷乱清解行瘀五二 61

头晕先散后补五十三 62

失血筋肿峻补五四 63

经闭清热五五 64

中风用涌泻五六 66

胎逆峻下两全五七 67

呕嗽烦乏清补五八 68

胀痛作泄调补五九 69

呕嗽痰红清上补下六十 70

误下后攻补间用六一 70

便闭先利后提六二 71

阴肿溺血泻肝补肺六三 72

胸痞腹痛便滑用补六四 73

久痢通因通用六五 74

便血补脾用六六 75

卷三 76

产后臀痛成毒一 76

赤痢腹痛温补二 77

湿肿误汗成痉三 78

血崩屡补四 79

疟后变痢五 80

胎孕子痫六 81

疮疖燥补七 81

辨声哑非瘵八 82

瘀痰涌吐九 84

痢用补塞十 85

腹饥好肉属虫十一 86

郁痰腹胀十二 87

脱肛鼻衄十三 87

伤暑吐血十四 88

少阴阳明合病十五 89

截疟吐泻不治证验十六 90

久疟峻补十七 91

疟浊属湿热十八 91

症候不一总属气虚十九 92

痰结解痢二十 93

湿痰流注二一 94

咳嗽胁痛消解二二 95

产后烦热清热二三 96

高年误汗用补二四 96

瘀血成毒二五 97

养正胜邪二六 98

中满进退调补二七 99

热病清解二八 100

腹痛温补兼消二九 101

吐血脾泻行瘀温中三十 102

眼肿眩吐清肝三一 103

块因补消三二 103

胎孕因惊胀呕三三 104

喷血用下三四 105

吐血行瘀三五 106

怒后痰中三六 106

疫久用补三七 107

骨节胀痛三八 107

实热投补增剧三九 108

卷四 110

繁劳伤风一 110

中虚宜补二 111

劳伤吐血三 112

吐血脉涩四 113

疟渴呕吐五 114

斑疑痘症六 115

脾虚宜补七 117

内伤吐蛔八 117

内伤黄疸九 118

郁痰郁火十 119

行中兼补十一 120

产后虚火十二 121

进气回生十三 121

补虚火熄十四 122

酒多痰嗽十五 123

卷五 124

误吞疟丹十六 124

结胸坏症十七 124

有表误下十八 125

食复误补十九 126

郁火痰喘二十 127

郁痰误补二一 128

久病缓治二二 128

虚脱峻补二三 130

内伤蓄血二四 131

虚火宜补二五 131

峻补回生二六 132

峻下病去二七 133

类中风症二八 134

便秘当下二九 135

凭脉议下三十 135

弃症从脉三一 136

弃脉从症三二 137

衰年虚脱三三 138

白浊误补三四 139

气逆食停三五 140

血瘀咽嗌三六 141

攻补兼施三七 142

暑误为寒三八 143

木忌金旺三九 144

疟初误补四十 144

热厥疑寒四一 145

虚脱似中四二 146

大便燥结四三 147

湿忌大汗四四 148

虚不受补四五 149

内伤疑外四六 151

清凉损脾四七 152

偏于滋补四八 152

痰结不通四九 153

经阻疑毒五十 154

疟痢拟补五一 155

伤寒发颐五二 155

截疟成痢五三 156

痰厥似中五四 157

有表误攻五五 158

大病重剂五六 158

误截增重五七 159

经闭呕吐五八 160

子悬昏晕五九 161

吐血梦遗六十 162

中暑流涎六一 163

消渴从治六二 163

怯属阳虚六三 164

附录 166

自制各方附钞 166

附钞丁元荐《先醒斋笔记》二则 167

跋 168

校注后记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