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井冈山地区自然概况 1
1.1 地理位置 1
1.2 地质地貌 1
1.3 气候概况 1
1.4 水系和水文概况 2
1.5 土壤概况 2
1.6 生物多样性 2
1.6.1 植被类型和植物区系 2
1.6.2 昆虫和动物 3
1.7 关于井冈山地区区域范围的说明 3
参考文献 3
第2章 井冈山地区的地质地貌 6
2.1 地质背景 6
2.1.1 大地构造位置 6
2.1.2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6
2.1.3 地层 7
2.1.4 岩浆岩 11
2.1.5 变质岩和变质作用 12
2.1.6 地质过程及地质遗迹 13
2.1.7 构造 14
2.1.8 主要地质构造事件记录 16
2.2 地貌特征 17
2.2.1 地貌区位及主要类型 17
2.2.2 地貌单元及主要特征 18
参考文献 20
第3章 井冈山地区的土壤和水资源 22
3.1 井冈山土壤 22
3.1.1 土壤调查采样与分析方法 22
3.1.2 土壤剖面特征 23
3.1.3 土壤主要物理性质 25
3.1.4 土壤pH和养分含量 27
3.1.5 结论 33
3.2 井冈山水体水质分析 33
3.2.1 水样采集、测定及其数据分析方法 33
3.2.2 水质检测结果 34
3.2.3 水质分析与评价 40
3.2.4 结论 42
参考文献 42
第4章 井冈山地区的植被 44
4.1 井冈山地区植被类型及其特征 44
4.1.1 植被分类系统与等级 44
4.1.2 井冈山地区植被类型系统 45
4.1.3 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 51
4.2 井冈山地区的湿地植被 119
4.2.1 井冈山主要湿地植物组成及特点 119
4.2.2 井冈山的湿地类型与分布 120
4.2.3 湿地景观保护对策 122
4.3 井冈山沟谷林及其生态地理学意义 123
4.3.1 样地选择与数据分析 123
4.3.2 井冈山沟谷林群落的特征 124
4.3.3 井冈山亚热带沟谷季雨林群落形成的原因 131
4.4 井冈山大果马蹄荷林及其生态地理学意义 133
4.4.1 井冈山大果马蹄荷群落生态学特征 133
4.4.2 井冈山大果马蹄荷群落区系地理学特征 138
4.4.3 与其他大果马蹄荷群落比较 140
参考文献 141
第5章 井冈山地区植物区系的性质与特征 145
5.1 苔藓植物区系 145
5.1.1 苔藓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146
5.1.2 井冈山与我国其他地区苔藓植物区系的关系 150
5.1.3 井冈山苔藓植物的生态特征 152
5.1.4 结论 152
5.2 蕨类植物区系 153
5.2.1 科的组成 153
5.2.2 属的组成 154
5.2.3 科属地理成分 156
5.2.4 区系特有现象 157
5.2.5 与中国其他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比较 158
5.2.6 结论 160
5.3 裸子植物区系 161
5.3.1 区系组成及属的地理成分 161
5.3.2 裸子植物的群落学特征 164
5.3.3 井冈山裸子植物区系的古老性 166
5.3.4 井冈山与中国不同纬度带山地裸子植物区系的比较 168
5.3.5 井冈山与中国东部季风区世界自然遗产地裸子植物区系的比较 170
5.3.6 结论 174
5.4 裸子植物资源冷杉的生态地理学特征 175
5.4.1 样地所在区域自然概况 176
5.4.2 样地调查与数据处理 176
5.4.3 资源冷杉所在群落的种类和区系组成 176
5.4.4 资源冷杉所在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种群结构 178
5.4.5 讨论与结论 180
5.5 裸子植物穗花杉的生态地理学特征 180
5.5.1 穗花杉属的系统学特征 181
5.5.2 穗花杉的地理分布 182
5.5.3 井冈山穗花杉群落的特征 182
5.6 被子植物区系 183
5.6.1 区系组成 183
5.6.2 科的地理成分分析 184
5.6.3 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193
5.6.4 井冈山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的比较 207
5.6.5 井冈山地区金缕梅科的区系地理学特征 219
5.6.6 井冈山地区植物区系的区划地位 221
参考文献 222
第6章 井冈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 228
6.1 科的特有现象 228
6.1.1 东亚特有科 228
6.1.2 中国特有科 229
6.2 属的特有现象 230
6.3 种的特有现象 233
6.3.1 含特有种较丰富的科 233
6.3.2 井冈山本地特有种 234
6.3.3 中国特有种的系统与区系学地位 235
6.3.4 中国特有种的地理分布亚型 235
参考文献 236
第7章 井冈山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238
7.1 珍稀濒危种选取的标准 238
7.2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统计 238
7.3 井冈山地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类型 239
7.3.1 《IUCN红色名录》 239
7.3.2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239
7.3.3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240
7.3.4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40
7.4 井冈山地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数量和生存状况 240
7.5 井冈山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价值 241
7.6 井冈山珍稀濒危植物与相关地区的比较 243
参考文献 247
第8章 井冈山地区兰科植物及其生态地理学意义 249
8.1 兰科植物的组成 249
8.2 兰科植物的生活型 252
8.3 兰科植物的数量状况及垂直分布 253
8.3.1 井冈山地区兰科植物的数量状况 253
8.3.2 井冈山兰科植物的垂直分布 253
8.4 井冈山地区兰科植物的科属地理学特征 254
8.5 与邻近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的比较 255
8.6 井冈山地区兰科植物的区域特征 256
8.6.1 物种多样性丰富 256
8.6.2 复杂的区系成分及丰富的中国特有种 256
参考文献 256
第9章 井冈山地区孑遗植物及其生物避难所特征 257
9.1 孑遗植物的概念及其类型 257
9.1.1 孑遗种的概念 257
9.1.2 孑遗种与活化石 258
9.2 中国孑遗植物的甄别及其系统学地位和意义 258
9.2.1 裸子植物孑遗类群 258
9.2.2 被子植物孑遗类群 259
9.3 中国孑遗植物属的地理分布格局 267
9.4 井冈山、武夷山、峨眉山、太白山、台湾山地孑遗属种比较 270
9.4.1 井冈山孑遗植物 270
9.4.2 武夷山孑遗植物 271
9.4.3 峨眉山孑遗植物 271
9.4.4 太白山孑遗植物 271
9.4.5 台湾山地孑遗植物 272
9.5 避难所及其所保存的孑遗植物 272
9.5.1 避难所的概念及其类型 272
9.5.2 生物避难所的确定 272
9.5.3 中国区域避难所及其特征 273
9.5.4 罗霄山脉避难所及其意义 274
9.6 结论:各山地避难所的性质 274
参考文献 275
第10章 井冈山地区昆虫和蜘蛛多样性 282
10.1 井冈山地区昆虫和蜘蛛多样性 282
10.1.1 野外考察 283
10.1.2 井冈山昆虫和蜘蛛多样性概况 283
10.1.3 井冈山昆虫群落特征 286
10.1.4 珍稀及特有昆虫 287
10.1.5 井冈山、武夷山昆虫与日本昆虫关系 289
10.2 井冈山地区蛾类群落构成及其生态环境评价 291
10.2.1 研究方法 291
10.2.2 蛾类群落构成及其物种数特征 291
10.2.3 蛾类群落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性 294
参考文献 295
第11章 井冈山地区鱼类区系 297
11.1 调查与统计方法 297
11.1.1 标本采集 297
11.1.2 数据统计方法 298
11.2 鱼类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特征 298
11.2.1 调查样点信息 298
11.2.2 鱼类种类组成 298
11.2.3 鱼类分布特征 299
11.2.4 鱼类群落结构 300
11.3 鱼类资源评价及威胁 301
11.3.1 鱼类资源评价 301
11.3.2 存在的威胁 301
11.4 鱼类资源保护与管理 302
参考文献 302
第12章 井冈山地区两栖动物区系 303
12.1 井冈山两栖纲动物研究历史 303
12.2 调查研究方法及濒危等级和分类系统依据 304
12.2.1 调查研究方法 304
12.2.2 分类系统、濒危保护等级和动物区系类型依据 305
12.3 井冈山地区两栖动物区系 305
12.3.1 物种多样性 305
12.3.2 新种及江西省新记录物种 308
12.3.3 栖息生境、垂直分布及优势种 310
12.3.4 区系特征分析 310
12.3.5 珍稀濒危物种 311
12.3.6 与周边自然遗产地的比较 312
12.4 井冈山地区两栖动物区系性质 313
参考文献 313
第13章 井冈山地区爬行动物区系 315
13.1 井冈山爬行纲动物研究历史 315
13.2 调查研究方法及分类系统和相关依据 315
13.2.1 调查研究方法 315
13.2.2 分类系统、珍稀濒危和动物区系依据 316
13.3 井冈山地区爬行动物区系 316
13.3.1 物种多样性 316
13.3.2 江西省新记录物种 321
13.3.3 井冈山爬行动物的分布及种群状况 321
13.3.4 区系分析 321
13.3.5 珍稀濒危物种 321
13.3.6 与周边其他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对比 323
13.4 井冈山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区系性质 323
参考文献 323
第14章 井冈山地区鸟类区系 325
14.1 井冈山鸟类研究历史 325
14.2 调查方法和分类系统 326
14.2.1 调查方法 326
14.2.2 分类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考察依据 327
14.3 井冈山地区鸟类区系 327
14.3.1 鸟类物种多样性 327
14.3.2 井冈山鸟类居留类型和区系成分 340
14.3.3 井冈山的珍稀濒危鸟类 341
14.3.4 与世界遗产地武夷山及峨眉山比较 343
14.4 井冈山鸟类区系性质和特点 346
参考文献 346
第15章 井冈山地区哺乳动物区系 348
15.1 井冈山哺乳动物研究历史 348
15.2 调查研究方法和分类系统依据 348
15.2.1 调查研究方法 348
15.2.2 分类系统和动物区系依据 349
15.2.3 珍稀濒危动物及中国特有种依据 349
15.3 物种多样性 349
15.3.1 物种组成 349
15.3.2 江西省新记录物种 354
15.3.3 珍稀濒危物种和中国特有种 354
15.4 区系特征和分布型 355
15.4.1 区系特征 355
15.4.2 分布型 355
15.5 井冈山地区哺乳动物区系的性质 355
参考文献 356
第16章 井冈山地区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 357
16.1 生境与生态系统 357
16.2 井冈山地区生境类型 358
16.3 井冈山地区生态系统类型 359
16.3.1 井冈山地区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 359
16.3.2 井冈山地区生态系统类型 359
16.4 井冈山地区植被群落多样性 361
16.5 井冈山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其孕育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362
16.6 结论 363
参考文献 363
第17章 井冈山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边缘效应机制 364
17.1 引言 364
17.2 边缘效应的基本理论 364
17.3 井冈山地区边缘效应的地理特征 365
17.4 植物多样性及边缘效应强度 366
17.4.1 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及边缘效应强度 366
17.4.2 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及边缘效应强度 367
17.4.3 蕨类植物物种多样性及边缘效应强度 367
17.4.4 野生保护和濒危植物的多样性及边缘效应强度 368
17.5 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及边缘效应强度 369
17.6 讨论与结论 370
17.6.1 井冈山地区生物多样性特征及边缘效应强度分析 370
17.6.2 用边缘效应原理来理解井冈山地区高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370
17.6.3 大尺度上的生态交错区所表征出边缘效应的特殊性 371
参考文献 372
第18章 井冈山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地貌效应特征 374
18.1 引言 374
18.2 研究方法 375
18.2.1 井冈山地区植被调查与区系分析 375
18.2.2 井冈山及周边地区气候资料的收集 375
18.2.3 井冈山沟谷温湿度测定 375
18.2.4 数据分析 375
18.3 井冈山生物多样性的地貌效应 376
18.3.1 井冈山区域地貌效应 376
18.3.2 井冈山沟谷地貌效应 377
18.4 讨论与结论 380
参考文献 381
第19章 井冈山地区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 382
第20章 井冈山地区蕨类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 390
第21章 井冈山地区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 396
第22章 井冈山昆虫及蜘蛛多样性编目 478
第23章 井冈山地区鱼类多样性编目 518
附录1 井冈山地区湿地维管植物名录 520
附录2 井冈山地区各类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表 523
附录3 井冈山古树名木资源 530
附录4 中国种子植物孑遗属及其在井冈山等地区的分布 535
附录5 井冈山地区植被类型分布图 553
附录6 井冈山地区主要植被类型或植物群落图 557
各章节编写分工说明 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