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编 文学若干理论研究 3
第一章 大众文艺的特征和审美规律 3
一、大众文艺的基本特征 4
二、大众文艺的叙事特点 10
三、大众文艺的审美规律 14
四、大众文艺的审美价值 17
第二章 文学是一种审美生活方式 21
一、感性理解的文学 22
二、理性理解的文学 25
三、实践价值意义上的文学 29
第三章 文学的民族性 33
一、全球化:世界的重构和同构 34
二、文化全球化:世界“同一首歌” 35
三、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身份 38
四、民族性:文学多样化存在的方式 40
五、文学民族性的形态 43
六、民族性与世界性:共存共生 47
第四章 文学的自由性 49
一、自由及其文学自由 50
二、文学自由性的存在方式 53
三、文学自由与文学自律 57
四、文学自由与外部规范 60
第五章 英雄叙事与文学 64
一、生活困惑与文学问题 64
二、英雄存在与文学话语 66
三、英雄叙事与文学价值 68
四、英雄的回归与文学的崛起 70
第六章 时间与文学 73
一、时间在文学中的存在 73
二、文学在时间中的存在 78
三、现代时间空间和语境中的文学 82
四、文学中永恒的时间 88
第七章 空间与文学 92
一、空间概念及其在文学中的存在 92
二、文学的空间表达和叙事 97
三、文学空间及其对文学文本和文学时空的构成 100
四、现代时空中的文学生态 105
第八章 读图时代文学理论的变革 110
一、文学的范畴和疆界 111
二、文学的写作(创作)与生产 113
三、文学的传播 116
四、文学的价值判断 118
五、文学批评与鉴赏 120
第二编 文学的当代问题 125
第一章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观念的嬗变 125
一、历史和现实的反思:文学创作的理性思维 126
二、先锋探索:非理性的文学触角 128
三、身体感官:文学的感觉主义时代 130
四、新的嬗变与文学的价值重构 132
第二章 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批评 135
一、文学的使命与批评的责任感 135
二、批评的敏感与社会及权力层面的苛求 139
三、历史的建构与若干基本理论的形成 144
四、多样化的追求及其延续、演化 149
第三章 当代文学的历史视野和哲学视野 153
一、文学的深度和高度是怎样确立的 153
二、当下文学的历史视野 155
三、文学的哲学思考 158
第四章 文学的本真问题 162
一、关于文学的本真 162
二、关于当代文学的失真问题 164
三、关于当代文学本真的回归 168
第五章 生态文学的价值 171
一、文学的视野 171
二、文学的生态表达 173
三、生态文学的标本:《云间雪崩》 177
四、生态文学的价值 182
第六章 当下文学“语不惊人”的原因 186
一、文学对民族文化的疏离 187
二、文学对中国问题的忽略和忘却 190
三、文学思想的贫乏与精神的萎靡 193
第七章 当代文学阐释的有效性 196
一、无距离感与审美性疏淡 196
二、非经典化与文学的失魅 197
三、话语资源的不足与言说的乏力 199
四、民主化与权威的崩塌 200
五、现实的不确定性与现有理论的冲击 201
六、“今不如昔”论对文学的毁誉 202
第八章 当代文学的效率问题 204
一、文学生产量与效率 205
二、资源投入、消耗与文学效率 208
三、文学质量、品质、作用与效率 210
第九章 传媒、学院、文学界的张力与文学生存状态 214
一、现代传媒环境中的文学 214
二、学院批评的力量 216
三、文学界的批评与呵护 218
四、传媒、学院、文学界的三角张力 219
第十章 经典的非正当性与文学史的虚伪性 222
一、问题的起点:经典的非正当性 222
二、逻辑的结果:文学史中的虚伪性 226
三、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结合:文学史写作的选择 230
后记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