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
第二节 研究中的基本概念 6
一 价值网络 6
二 网络组织 10
三 创造性资产 14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15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一 理论研究 16
二 案例对比分析 16
三 模拟仿真研究 16
四 技术路线 16
第五节 本书的内容安排与研究框架 17
第二章 跨国公司价值网络理论 20
第一节 价值网络的运行模式 20
第二节 价值网络的运作设计 22
一 价值网络设计的核心驱动要素 22
二 价值网络设计的主要内容 23
三 模块化与价值网络 25
第三节 全球价值链与价值网络的融合 26
一 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及网络化 26
二 从全球价值链到价值网络的内在驱动力 29
三 从全球价值链到价值网络的内在关联 33
第四节 跨国公司价值网络的构成 36
第五节 跨国公司内外部价值网络的融合 37
第六节 跨国公司价值网络的特征 38
第七节 社会网络理论 39
一 嵌入性理论 40
二 强弱关系理论 42
三 社会资本理论 43
四 结构洞理论 46
第八节 社会网络与价值网络的内在关系 47
第三章 基于价值网络的创造性资产获取 49
第一节 竞争优势获取理论 49
一 企业资源基础理论 50
二 企业能力理论 52
三 企业知识理论 54
第二节 创造性资产与隐性知识 57
第三节 创造性资产与跨国公司价值网络 59
第四节 价值网络与知识管理 60
一 知识转化的SECI模型 61
二 价值网络对知识转化过程的影响 61
第五节 价值网络与跨国公司全球学习能力 63
第六节 创造性资产获取途径 68
一 研发国际化 68
二 跨国并购 75
三 全球学习 82
第七节 价值网络对创造性资产获取的作用机制 88
第四章 跨国公司创造性资产获取的网络嵌入机制 90
第一节 跨国公司价值网络的嵌入方式 90
一 社会嵌入 91
二 网络嵌入 92
三 地理嵌入 95
第二节 网络嵌入机制对创造性资产获取的作用机理 96
一 信任 96
二 信息沟通 97
三 知识共享 97
四 问题解决 98
五 战略协同 98
第三节 网络嵌入机制对创造性资产获取的影响效应 99
一 提升组织学习与创新能力 99
二 提高组织决策能力 100
三 提升组织盈利能力 100
第四节 案例分析:德国大众进入中国市场的当地嵌入过程 101
一 地理嵌入 101
二 网络嵌入 102
三 社会嵌入 103
第五章 跨国公司创造性资产获取的网络关系机制 105
第一节 强弱关系的界定 106
第二节 弱关系与异质性信息获取 106
第三节 强关系与隐性知识获取 108
第四节 关系建立的资源导向性与强弱关系的转化 109
第五节 强弱关系与知识创新 110
第六节 强弱关系对创造性资产获取的作用机理 111
第七节 案例对比分析 112
一 松下电器成功进军中国市场 112
二 TCL折戟欧洲市场 119
三 案例对比总结 124
第六章 跨国公司创造性资产获取的网络位置机制 127
第一节 网络中心位置 127
第二节 网络结构洞位置 129
第三节 网络位置机制对创造性资产获取的作用机理 129
一 网络中心位置对创造性资产获取的作用机理 130
二 网络结构洞位置对创造性资产获取的作用机理 130
第四节 案例分析:香港利丰运用网络位置机制实现企业高成长 131
第七章 SD模拟仿真检验 139
第一节 系统动力学简要说明 139
一 系统动力学应用范围及特点 139
二 系统动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与使用规则 140
第二节 隐性知识获取基本模型 145
一 隐性知识获取基本系统反馈回路 145
二 隐性知识获取基本模型的SD流图 147
三 隐性知识获取基本模型的仿真结果 149
第三节 价值网络中隐性知识获取的SD仿真检验 151
一 网络获取机制的SD变量选取 151
二 变量度量 152
三 因果关系回路 153
四 模型变量指标体系 157
五 系统流图设计 158
六 模型预设条件 160
七 模型公式化 160
八 模型参数分析 161
九 模型敏感性分析 162
十 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163
第四节 仿真检验小结 174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176
第一节 结论及策略建议 176
一 结论 176
二 策略建议 178
第二节 本书研究的不足之处 180
第三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81
参考文献 183
后记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