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来自殖民地的华裔女孩 1
来自祖父的政治启蒙 2
埋下“教育改变命运”的种子 6
因华裔而接受中学教育 9
第二章 尝试改变种族隔离的大学生涯 16
抵制种族隔离,从共用浴室开始 17
参与学运,接受非洲民族主义启蒙 21
任教夜校,结缘教育事业 24
第三章 政局动荡中任教乡镇中学 27
先结婚,还是先参加工作 27
任教阿斯科特中学 29
任教哈拉雷中学 32
乱局中寻找变革的道路 34
第四章 留学英伦寻找变革之道 40
寻找引导非洲变革的明灯 41
自觉选择教育改变非洲 46
第五章 向邻国赞比亚学习教育经验 49
赞比亚—非洲的希望之地 49
前车之鉴,引以为戒 52
参加津民盟,以教育服务津巴布韦独立事业 56
第六章 战火中建设津民盟教育体系 60
历尽艰辛,创办难民营学校及教学体系 60
轰炸中携女儿死里逃生 64
异地重建难民营学校 70
协调军方与教育部门之间的冲突 75
组织培训教师,开发课程体系 77
发展幼儿教育,临时收养一名孤儿 87
“教育联系生产”理念付诸实践 89
第七章 任职教育部,全面建立津巴布韦教育体系 94
直面旧官僚们的阻止与破坏 97
建立“教育联系生产基金会”,创办学校 100
培养师资,突破制约教育普及的瓶颈 109
没有学校和师资,一切都是空谈 110
让“教育联系生产”,开发新课程体系 115
关注女性和高等教育发展 120
第八章 大学与政府之间紧张与冲突关系的协调者 129
高等教育扩张与就业岗位供给之间的矛盾 130
大学作为社会的良心 131
任职就业创造部部长,出师未捷 133
愤怒之问:“什么能生存下来” 137
第九章 创办非洲女子大学,促进女性教育 141
“女性教育对非洲具有特别意义” 142
任职非政府机构,推进教育普及 144
女性不仅仅是“半边天” 150
搭建女性沟通的桥梁 155
开展职业培训,培养女性领导力 167
非洲女子大学的未来 172
第十章 华人的奇木兰加之歌 175
因出版回忆录而被关注 175
寻根问祖,不忘乡情 179
友谊使者,促进中非教育交流 183
后记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