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1 物质的超临界状态 1
1.2 亚/超临界水 7
1.3 亚/超临界水的研究与运用 9
1.3.1 亚/超临界水氧化反应 9
1.3.2 超临界水气化过程 9
1.3.3 液化过程(liquefaction) 10
1.3.4 有机合成反应及催化剂合成 10
1.4 小结 11
参考文献 11
2 亚/超临界水特性、体系作用 15
2.1 亚/超临界水物理化学特性 15
2.1.1 密度 16
2.1.2 氢键 17
2.1.3 介电常数 17
2.1.4 离子积 17
2.1.5 溶解度 18
2.1.6 黏度 18
2.1.7 扩散系数 18
2.2 热力学特性 18
2.2.1 热力学计算基础 18
2.2.2 亚/超临界水体系下的自热过程 22
2.3 亚/超临界水反应作用 31
2.3.1 反应物 31
2.3.2 媒介传质作用 31
2.3.3 催化作用 32
参考文献 33
3 亚/超临界水运用于污染控制 36
3.1 亚/超临界水氧化 36
3.1.1 不同物质的亚/超临界水氧化 38
3.1.2 亚/超临界水催化氧化 64
3.2 亚/超临界水还原 71
3.2.1 脱氯 71
3.2.2 脱杂 83
参考文献 86
4 亚/超临界水气化(SCWG) 103
4.1 木质素、纤维素的SCWG 104
4.1.1 工艺参数的影响 105
4.1.2 纤维素、木质素的气化机理与动力学 106
4.1.3 催化剂作用 110
4.2 藻类的气化 114
4.2.1 藻的气化过程 115
4.2.2 藻的气化动力学 117
4.2.3 藻催化气化 125
4.3 典型化合物气化 128
4.3.1 葡萄糖 128
4.3.2 苯酚(部分氧化技术与机理) 129
4.4 其他废水、废物的气化 137
参考文献 138
5 亚/超临界水液化与油升级 144
5.1 水热液化 145
5.1.1 木质纤维素的水热液化 146
5.1.2 水生生物质的水热液化 148
5.1.3 煤的水热液化 150
5.1.4 蛋白质的水热液化 152
5.1.5 聚合物的水热液化 153
5.1.6 亚/超临界水催化液化技术展望 155
5.2 液化油的水热改质升级 156
5.2.1 生物油的性质 156
5.2.2 重质燃料水热改质 156
5.2.3 生物油的催化升级 158
5.2.4 模型化合物的催化升级 160
5.2.5 催化剂失活的原因 162
参考文献 164
6 亚/超临界水中有机化学反应及催化剂合成 170
6.1 有机化学反应 170
6.1.1 脱氢/加氢 170
6.1.2 C—C键加成 175
6.1.3 脱水/加水 178
6.1.4 水解 179
6.1.5 解聚 183
6.2 超临界水热合成 185
参考文献 190
7 设备与中试 194
7.1 超临界相关设备 194
7.2 设备腐蚀与盐析 202
参考文献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