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市问题,何以至此 2
交通拥堵与公共空间分配 2
出租车几次涨价透视 6
明人占了盲道 9
“被”与公民意识的觉醒 11
“物业税”与强制拆迁 13
第二章 制度修补这些年 16
“用脚投票”才是真选择 16
政府分配正义的前提 19
专业水平与问政能力 22
商务部有关官员“表态”不及格 25
为何流行病总能击中社会的软肋? 27
谁说我们的病态敏感是与生俱来? 29
南街村的神话 31
宽松的环境是创意的“摇篮” 34
我们有了工会组织 37
遏制矿难,工会可发挥作用 40
“社会”与“社会和谐” 45
好的制度要“争胜” 48
“利润管理”和“官僚管理” 52
第三章 好革命,坏革命 58
民族、民生与民权 58
真正属于自己的歌 61
“无社会”的悲剧 66
在《越狱》的背后 70
“农民有了NBA” 73
几乎所有公民都是纳税人 76
朴槿惠“代父道歉”与韩国的“转型正义” 79
公众参与外交的理论与机制 82
第四章 国民精神分析 90
“杀熟”的社会危机 90
“漂亮的脸蛋”与社会公平 93
“我中有敌,敌中有我”,抵制起来不容易 97
汇源被收购的启示 99
“汉奸”李矛与“敬业者”金昶佰 102
割礼是否可以逃掉? 105
知青们的梦想与梦魇 108
让心灵摆脱黑暗 110
“汉”“英”不两立? 113
“苦恼人的笑” 116
苦难可崇拜,但不可拍卖 118
民族传统要尊重,不要神圣化 120
第五章 城市之“光” 126
外来人口——都市的繁荣指数 126
“杂种城市”的魅力与意义 129
深圳进入“迷茫期” 132
可怕的“森林城市”速成法则 134
第六章 苦恼的农民 138
打工者能获得身份吗? 138
农民“国民待遇”何其难 141
名易改,实难易 145
第七章 学者何以斯文扫地 150
李文化的“文化人生” 150
“学术泡沫”是长期的顽疾 161
学术腐败让思想停滞不前 164
大学的独立任重道远 168
大学女生陪舞的追问 171
没有历史的大学也能“后来居上” 174
校长当如竺可桢 177
第八章 教育岂能乱搞实验? 182
院系调整六十年 182
独创才是第一生产力 186
学生莫成“小白鼠” 189
教育首先要防止“更坏” 192
建校怎能有“土豪”风? 195
读大学的费用该谁来付? 198
我看中国教育改革之社会症结 201
废科举是自然演进的结果 208
第九章 勿忘极端的年代 212
“日常生活”的历史 212
避免体制性荒诞 221
通海地震与刘心武的“亏心事” 225
“文革”三震与汶川之震 229
时代变化与个人命运 237
恢复高考实在是一个创举 242
“知青”争夺返城机会 246
“声音”故事 248
“大跃进”反思 254
第十章 文化圈中说文化 266
高天滚滚“韩流”急 266
“超级女声”的“副产品” 272
湖南卫视的一次又一次革命 275
人道主义是做人的底线 277
被“梅兰芳”省略和歪曲的 280
封杀汤唯的可怕后果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