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归来诗群”论 3
回归久违的诗坛 3
再度拥抱诗神的艾青 8
恢复诗艺的多条路径 13
走向分流的道路 19
牛汉写作的“衰年变法” 26
郑敏:从寻觅到创造 32
汉语诗歌的本体之思 39
第二辑 现象与个案 47
抒情姿态的变化——现代汉诗与民生关系的一种考察 47
文化记忆、抒情策略和文类自觉——略论地震题材诗歌 58
“中间代”:作为一个关键词 67
现代汉诗的本位寻求——论王光明著《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 73
先锋的守夜人——论余怒的诗 85
新诗写作疆域的开拓——论臧棣的系列诗 94
在形与质之间寻求平衡——论屠岸的十四行诗 104
重构女性与世界的关系——翟永明《女人》组诗简论 112
从回望记忆到直面当下——论缪克构的诗 118
第三辑 闽地诗歌观察 129
执著坚守与寻求突破——论新世纪以来的福建诗歌 129
在沉潜坚守中稳步前行——2010—2011年福建诗歌漫评 146
福建当代诗歌概观 155
想象城市的几种方式——以当下福州诗歌写作为例 160
明朗的冥想与倾听——论余禺的诗 165
“水”:多维想象和诗学隐喻——哈雷诗歌新作管窥 177
撒娇,然后逃离——评谢宜兴的《北京日记》系列诗 186
先锋的再出发——论巴客的诗 190
叙述“更高的虚构”——读陈苇近年的诗 204
从月亮的背面出走——评西楼的诗 210
聚合碎片的光芒——涂映雪诗歌的爱情想象 218
语言之轻与存在之重——读柯友珊的诗 223
足行大地,心在云端——评三米深的诗 227
在语言中还乡——评周园园的诗 233
第四辑 散文诗评论 239
论汉语散文诗的文类边界 239
福建百年散文诗概论 258
多向生长的力量——评“福建散文诗小辑” 275
文字与图像相生共舞——评陆永建的《飞翔的痕迹》 279
第五辑 诗歌现场扫描 285
“吃文化”的另类演绎——评吕约《吃》 285
“自言自语”的力量——评哑石《短句》 288
斑驳秋色和凛冽诗思——评沈浩波《秋风十八章》 291
穿透日常的空洞——评张执浩《诗四首》 294
从小贝壳到女骑士——评叶玉琳《海边书》 297
地域想象的多种可能——评潘维《柴达木盆地》 300
繁华背后的都市冷暖——评王小龙《街头回旋曲》 303
飞翔的悖论——评欧阳江河《凤凰》 306
解开时光编织的死结——评北岛《黑色地图》 309
口语写作:难度及其超越——评汤养宗《一生中的一秒钟》 312
青春话语的艰难突围——评林宗龙《所爱》 314
身体叙事和疾病隐喻——评路也《心脏内科》 317
诗人角色的当下境遇——评陈先发《养鹤问题》 320
时代印迹的锐利呈现——评顾北《作为王的男人》 323
挖掘卑微的诗意——评谢宜兴《即使活得卑微》 326
无所不在的断裂感——评何若渔《远方》 329
以女巫的目光打量世界——评巫小茶《女巫观察者》 332
语言生殖力和思想魔幻术——评臧棣《假如还有机会去伊斯坦布尔的话丛书》 335
在异乡的生命之思——评安琪《给外婆》 338
重建人和自然的关联——评盘妙彬《青山就是中年,春风就是老虎》 341
自我的出走与回归——评庞培《雨中曲》 344
自我的蜕变和新生——评俞昌雄《春风有知己》 347
附录 353
诗与生命交相辉映——蔡其矫访谈录 353
“我坚定地相信诗本身的独立存在”——孙绍振访谈录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