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启蒙话语与新文学的发生(1917—1927) 3
总论 3
第一章 小说 12
第一节 人生与艺术的分立互补 12
第二节 鲁迅:为国民灵魂画像 19
第三节 人生写实派小说 30
第四节 浪漫抒情派小说 37
第二章 诗歌 46
第一节“破而后立”的早期探索 46
第二节 郭沫若:绝端的自由 绝端的自主 52
第三节 新月诗派:为古典和现代架设桥梁 57
第四节 象征诗派:打造纯粹的诗歌 64
第三章 散文 70
第一节 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并重 70
第二节《野草》《朝花夕拾》 75
第三节 周作人等的“美文”创作 80
第四章 戏剧 86
第一节 异域奇葩的辛勤培植 86
第二节 田汉:浪漫唯美的现实关怀 91
第二编 革命思潮与文学阵营重组(1927—1937) 97
总论 97
第一章 小说 102
第一节 左翼、京派、海派三足鼎立 102
第二节 茅盾:转型中国的阶级透视 108
第三节 巴金:从烈火走向寒冰 113
第四节 老舍:市民文学的全景观照 118
第五节 沈从文:田园牧歌与人性挽曲 124
第六节 新感觉派:现代都市的欲望书写 130
第二章 诗歌 136
第一节 革命或艺术,反抗绝望的两种方式 136
第二节 戴望舒、卞之琳:走出雨巷看风景 140
第三节 臧克家、田间:土地的歌者 145
第三章 散文 149
第一节 社会危机下的艺术生机 149
第二节 鲁迅杂文:投枪与匕首 152
第三节 林语堂:以闲适之心造艺术人生 156
第四节 京派与“开明”派:以“出世”的态度“入世” 160
第四章 戏剧 166
第一节 现代话剧艺术的左转 166
第二节 曹禺:话剧艺术的成熟标志 169
第三编 战争语境下的文坛裂变(1937—1949) 177
总论 177
第一章 小说 185
第一节 社会人生的多维观照 185
第二节 钱锺书:情理相厄的智者 191
第三节 张爱玲:雅至俗时俗亦雅 196
第四节 路翎:坚守五四的左翼异端 201
第五节 赵树理与孙犁:解放区文艺双璧 206
第二章 诗歌 211
第一节 现实与现代的双向深化 211
第二节 艾青与七月诗派 218
第三节 穆旦与九叶诗派 223
第三章 散文 230
第一节 繁复旋律 绰约风姿 230
第二节“鲁迅风”:不朽的风旗 236
第三节 梁实秋:陋室名士 239
第四章 戏剧 244
第一节 写在黑暗与光明的历史节点 244
第二节 郭沫若的历史剧:失事求似 以史鉴今 250
第三节 夏衍:不失生活本色的国族叙事 255
第四编 台港现代文学 263
第一章 五四台湾文学 263
第一节 台湾新文学的勃兴 263
第二节 张我军:台湾新文学运动的旗手 269
第三节 赖和:台湾文坛的鲁迅 273
第二章 三十年代台湾文学 279
第一节 民族身份认同与乡土文学之争 279
第二节 杨逵:“压不扁的玫瑰花” 285
第三章 四十年代台湾文学 289
第一节 政治高压下的文学余脉 289
第二节 吴浊流及《台湾文学》作家群 294
第四章 香港现代文学 301
第一节 香港新文学的发生 301
第二节 黄谷柳:左翼范畴内的市民书写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