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上编 本体论 3
第一章 文化背景与生成机制 3
第一节 史官文化之背景与机制 3
第二节 深沉的历史意识与史学意识 12
第二章 史学本体意识的形成与强化 22
第一节 资治与借古鉴今 22
第二节 劝惩的精神 31
第三节 实录的原则 39
第四节 经世致用与现实精神 46
第五节 史书论赞的文学机制 50
第三章 形式的萌生与成熟 62
第一节 从言事分纪到言事相兼 62
第二节 多种史学体裁的探索 69
第三节 形式的成熟 74
第四节 史传文学中的文体萌芽 79
第四章 文学化的历史叙事 88
第一节 人学:文学与史学的共性 88
第二节 形象与情节解绎的历史 95
第三节 文学化的叙事模式 103
第四节 “众善兼美”的表现手法 111
第五节 “以文运事”与“因文生事” 126
第五章 史学中的美学与批评 135
第一节 结构之美 135
第二节 叙事之美 140
第三节 善恶与爱奇:人物形象的审美选择 152
第四节 史传文学的理论总结 158
第六章 横向的渗透与影响 165
第一节 史传文学与神话传说 165
第二节 史传文学与先秦诸子 175
第三节 史传文学与中国古代小说 184
下编 流变论 195
第一章 史传文学之发轫 195
第一节 左史记言,言为《尚书》 195
第二节 右史记事,事为《春秋》 199
第二章 宏大历史叙事的开创者——《左传》 204
第一节 《左传》的诞生 205
第二节 民本思想,崇礼与崇霸 208
第三节 《左传》的人物形象 213
第四节 《左传》的叙事写人与语言艺术 218
第五节 《左传》的战争描写 223
第三章 《国语》与《战国策》 235
第一节 “深闳杰异”的《国语》 235
第二节 “敷张扬厉”的《战国策》 243
第四章 小说化的《穆天子传》与《晏子春秋》 255
第一节 《穆天子传》 255
第二节 《晏子春秋》 263
第五章 史传文学的高峰——《史记》 275
第一节 伟大的人格 275
第二节 宝贵的思想财富 281
第三节 宏伟的历史人物画卷 289
第四节 “无韵之《离骚》” 296
第五节 写人艺术的新成就 301
第六章 史传文学的变异 309
第一节 《新序》、《说苑》、《列女传》 309
第二节 《吴越春秋》和《越绝书》 317
第七章 史传文学的转型与回落 324
第一节 班固的《汉书》 325
第二节 向纯史学迈进 337
第三节 史传文学的转型 345
参考书目 348
后记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