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体操之特质 1
第二节 体操之主眼点 2
(一) 解剖的主眼点 2
(二) 生理的主眼点 5
(三) 心理的主眼点 6
第三节 体操运动之类别 7
(一) 外状及器具上之分类 7
(二) 身体部分上之分类 8
(三) 目的上之分类 8
第四节 体操姿势 11
(一) 全身的姿势 12
(二) 部分的姿势 19
(三) 姿势之适用 26
第五节 体操运动之速度 28
(一) 自运动之性质上观运动之速度 29
(二) 自运动之进度上观运动之速度 29
(三) 动作毕后之休止 30
第六节 体操运动之次数 31
(一) 关于运动性质之多寡 31
(二) 关于运动进步之次数多寡 32
第七节 体操运动之连续 33
第八节 体操运动之调律 33
(一) 关于运动性质之调律 34
(二) 关于运动进度之调律 34
(三) 速举动与迟举动 34
第九节 体操之呼唱 35
(一) 关于运动性质上呼唱之利害 35
(二) 关于状况上呼唱之要否 36
(三) 音乐之并用 37
第二章 体操教材 37
第一节 下肢运动 37
(一) 足尖开闭 38
(二) 足左(右)出 39
(三) 侧步 41
(四) 足斜前(斜后)出 41
(五) 足前(后)出 43
(六) 前(后)步 44
(七) 屈膝足前出 44
(八) 屈膝足左(右)出 46
(九) 屈膝足斜前出 47
(十) 踵上下 47
(十一) 举踵屈脚 49
(十二) 举踵屈膝 50
(十三) 闭足举踵屈膝 51
(十四) 屈膝举股 52
(十五) 脚前振 54
(十六) 脚侧振 55
(十七) 脚前伸 56
(十八) 脚后伸 57
第二节 平均运动 58
(一) 举踵 59
(二) 举踵屈脚 61
(三) 举踵屈膝 62
(四) 屈膝举股 63
(五) 脚前(后)伸 64
(六) 脚前举 65
(七) 脚侧举 67
(八) 脚后举 67
(九) 举脚左(右)转 67
(十) 一脚屈膝一脚后举体前倾 68
(十一) 足尖行进 70
(十二) 徐步 72
(十三) 平均台上之行进 74
第三节 上肢运动 81
(一) 屈臂 82
(二) 臂左右伸侧伸 84
(三) 臂上伸 85
(四) 臂前伸 88
(五) 臂前屈平屈 90
(六) 臂左右开侧开 91
(七) 臂左右振侧振 92
(八) 臂左右举侧举 92
(九) 臂前举 93
(十) 臂侧上举 94
(十一) 臂前上举 95
第四节 头部运动 97
(一) 头后屈 98
(二) 头前屈 99
(三) 头左右转 100
(四) 头左右屈 101
第五节 呼吸运动 102
(一) 臂左右举侧举 102
(二) 臂侧举及举踵 103
(三) 头后屈 104
(四) 头后屈及臂侧举 104
(五) 头后屈及掌外向 104
(六) 臂侧上举侧下 105
(七) 臂前上举前下 106
(八) 臂前上举侧下 106
(九) 臂前上举侧下举踵 106
(十) 臂前上举侧下前进 107
第六节 胸部运动 107
(一) 上体后屈 108
(二) 肋木等支持上上体后屈举踵 111
第七节 背部运动 114
(一) 上体前屈 115
(二) 伏卧上体后屈 117
(三) 伏卧上体前屈 120
(四) 屈膝足前出体前倾 120
(五) 屈膝足后出体前倾 123
(六) 屈膝足斜前出体前倾 123
(七) 屈膝足斜后出体前倾 125
(八) 一手上伸一手下伸屈膝足斜前(斜后)出体前倾 125
(九) 一足支持屈膝足前出体前倾 127
(十) 一脚屈膝一脚后举体前倾 128
第八节 腹部运动 128
(一) 上体后倾 129
(二) 竖臂伏卧 136
(三) 倒立 140
(四) 仰卧脚上下 142
第九节 躯侧运动 143
(一) 上体左右转 144
(二) 上体左右屈 146
(三) 侧卧 150
(四) 肋木上之侧垂 151
第十节 悬垂运动 153
(一) 悬垂直立屈臂举踵 154
(二) 悬垂直立伸臂屈膝 155
(三) 悬垂直立举踵举脚 157
(四) 悬垂直立举踵屈膝举股 158
(五) 前方斜悬垂 159
(六) 后方斜悬垂 161
(七) 通常悬垂 162
(八) 屈臂悬垂 165
(九) 反手悬垂 166
(十) 反手屈臂悬垂 167
(十一) 一手反手悬垂 167
(十二) 一手反手屈臂悬垂 167
(十三) 两侧悬垂 167
(十四) 两侧屈臂悬垂 168
(十五) 悬垂左右振动 168
(十六) 悬垂横行 170
(十七) 两侧悬垂移行 172
(十八) 悬垂转向横行 173
(十九) 竖臂悬垂 176
(二十) 悬垂之举脚 180
(二十一) 悬垂之上下振动 182
(二十二) 悬垂之屈膝举股 183
(二十三) 臂及体之屈伸 184
(二十四) 挂骽上 186
(二十五) 举骽上 188
(二十六) 俯下 189
(二十七) 挂臂上 190
(二十八) 后下 194
(二十九) 悬垂上 195
(三十) 振动上 197
(三十一) 两侧竖臂悬垂振动 198
(三十二) 振出 199
(三十三) 吊绳吊棒登降 201
(三十四) 斜吊绳登降 204
(三十五) 梯之登降 206
第十一节 跳跃运动 214
(一) 跑步 216
(二) 跳跃初步 219
(三) 不用上肢之跳跃 234
(四) 兼用上肢之跳跃 244
第三章 补助体操 279
第一节 排列 279
(一) 间隔之开闭 280
(二) 距离之开闭 283
第二节 连续体操 289
(一) 棍棒体操 289
(二) 木环体操 323
(三) 豆囊体操 337
第三节 游戏 346
(一) 游戏之特质 346
(二) 游戏之种类 347
第四节 教授时间以外之运动 350
(一) 临时施行之数分间体操 350
(二) 课外运动 352
第四章 体操科之设备 353
第一节 体操科教场 353
(一) 屋外教场 354
(二) 屋内教场 356
第二节 体操科教授用具 358
(一) 体操器械 358
(二) 体操器具 398
第五章 体操科之教授法 398
第一节 教授纲领 398
第二节 关于教师之事项 400
(一) 教师之模范 400
(二) 号令 401
(三) 教师之位置 406
第三节 关于教材之事项 407
(一) 教材之配当 407
(二) 体操科教授之形式 409
(三) 体操科教授案 417
第四节 体操上各运动教授之方法 418
(一) 模范 419
(二) 说明 420
(三) 模仿 420
(四) 反复 421
(五) 矫正 422
第五节 体操科之教授时间 427
(一) 体操科教授每次之时间 427
(二) 体操科每星期教授时间数 428
(三) 体操科教授之时刻 430
(四) 体操科教授时间外练习身体之机会 430
第六节 检查身体法 431
(一) 检查体格规则 431
(二) 检查上之注意 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