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历史延伸:从现代到当代 3
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上海书写 3
“家”的颠覆与重建——以“父子关系”为视角看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变迁 22
从“崩解”到“新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性别关系研究——以鲁迅、张爱玲、白先勇和朱天文为论述中心 38
中国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两种形态——施蛰存、欧阳子比较论 49
论张爱玲及其小说中的“不安全感” 66
“我的声音和我的存在”——论纪弦的文学史意义 84
个人记忆与当代历史——论莫砺锋的《浮生琐忆》 106
台港兼容:从“外岛”到“特区” 121
思想启蒙与民族认同:台湾新文学诞生之初文学现代性的三种形态——以连横、张我军、赖和为代表 121
挣扎在认同与背离之间——吕赫若论 139
论《现代文学》对台湾文学的贡献和影响 154
论陈映真的“台湾文学观” 167
时空变形后的人间生态及其意义——论朱天文的《巫时》与《E界》 184
论中、日两篇《古都》的精神形态及相互关系 189
从《有缘千里》到《离开同方》——论苏伟贞的眷村小说 204
香港小说:中国“特区”文学中的小说形态——以《香港当代作家作品合集选·小说卷》为论述对象 218
香港小说中的“香港制造”和“心经”——以“三城记小说系列·香港卷”和“香港文学选集系列·小说选”为论述中心 229
区域跨越:从南洋到北美 247
“跨区域华文文学”论——界定“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的新思路 247
“历史”与“现实”:考察马华文学的一种视角——以《赤道形声》为中心 260
寻找人类生存的净土——论王润华的《把黑夜带回家》 271
“告别”的姿态和意义——论黎紫书《告别的年代》 278
北美华文文学中的两大作家群比较研究 289
新移民“海归文学”——以施雨为论述中心 305
“等待”背后的“期待”差异——以《魔女》和《等待》为论述中心 312
现代美文的杰出实践——论白先勇的散文创作 322
刘俊学术年表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