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违法行为犯罪化 17
第一节 违法行为犯罪化 18
一、危害性原则 20
二、启动国家强制 26
三、道德上的不义行为 32
第二节 道德准则与意思自治的构建 38
第二章 刑罚及其特质 44
第一节 刑罚是什么 45
第二节 正当的刑罚 47
第三节 作为社会管控手段的刑罚 49
第四节 作为应得之惩罚的刑罚 56
第五节 作为信息传递的刑罚 63
第六节 协调手段与目的 69
第七节 定位惩罚与刑罚:恢复与报复 74
第三章 犯罪行为:作为与不作为 81
第一节 行为要件 82
第二节 行为与作为 83
第三节 无作为的道德责任 87
第四节 基于意思自治对不作为犯罪化的反对 97
第五节 基于合法性原则对不作为犯罪化的反对 101
第六节 传递信息的犯罪行为 106
第四章 犯罪行为:自愿性 109
第一节 特征化的自愿行为 111
第二节 自愿性、辩护事由和法院 121
第三节 真正行为人、政策与道德评价 123
第四节 真正行为人与控制 126
第五节 非自愿的不作为 129
第六节 结论 134
第五章 意图、动机与应得之惩罚 137
第一节 导论:犯意与应得之惩罚 137
第二节 意图与责任 144
第三节 作为责任构成要件的意图 148
第四节 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意图 152
第五节 意图的含义 159
第六节 意图、动机与理论合理性 167
第六章 因果关系 171
第一节 导论 171
第二节 因果关系的理解 173
第三节 哪些犯罪有因果关系要求 176
第四节 我们如何找到解决因果关系的原则方法 177
第五节 确定因果责任 180
一、限制责任主体的范围 183
二、不作为的因果关系 197
第七章 共犯归责 205
第一节 作为代理人的共犯 208
第二节 作为原因或原动力者的共犯 211
第三节 派生责任:不协调与不稳定 214
第四节 从参与中退出 224
第五节 共犯与因果关系:刑事归责的合理方法? 230
第八章 犯罪未遂 237
第一节 认识未遂罪 238
第二节 犯罪未遂:心理要素 244
第三节 未完成的未遂 247
第四节 自愿放弃 255
第五节 处罚未遂:危害结果的重要意义 262
第六节 不可能的未遂 266
第九章 刑事责任的构成 272
第一节 犯罪行为的构成 272
第二节 犯罪的构成 277
一、犯罪意图与犯罪行为 277
二、犯罪与辩护事由 282
三、犯罪行为与归责 293
四、胁迫与公民行为准则 305
第十章 刑事辩护事由:设定证明正当事由的界限 310
第一节 胁迫、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基本模式 311
一、反应之必要性 311
二、紧迫性 312
三、相当性 317
第二节 区分胁迫、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 321
第三节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 324
一、设定界限 326
二、正当防卫的限制 328
三、紧急避险的限制 334
第四节 证明正当的自我保存:紧急避险与胁迫 339
第十一章 为犯罪行为辩解:能力与美德 345
第一节 导言 345
第二节 责任的起点 347
第三节 使刑事辩护事由具体化 350
第四节 能力说 354
一、自由意志 358
二、划定界线 360
第五节 性格说 364
一、性格偏离行为 365
二、对性格的另一审视:有效利用理由 375
第六节 辩解事由的统一? 379
参考文献 385
索引 404
译后记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