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1
序曲:踏遍青山,两位开国部长国庆观礼重逢,礼花飞溅、繁荣和衷,天安门上欣然回望旭日初升 1
第1章:刚进西安城不久,贺龙面对现实,铿锵发问:“今后我们掌了权,还讲不讲做人民的‘勤务员’?” 7
第2章:进城赶考开始,马文瑞深感一切都是全新的矛盾,他时常对自己说:“打江山难,坐江山更是不易呀!” 16
第3章:开国大典那天,彭德怀竟然没有上天安门城楼,他在兰州忙于主持召开首次西北局常委会议 22
第4章:马文瑞私下里大胆直言,彭大将军欣然从谏收回成命,西北局机关这才最终由兰州迁至西安 32
第5章:“镇反”、“土改”两个胖子同时要挤着进门,马文瑞奉命日夜调兵遣将,擂响了开台锣鼓 38
第6章:德高望重的于右任竟然也去了台湾,马文瑞作报告一“骂”于先生,民主人士都低下了头 49
第7章:意外车祸发生,导致马文瑞肩胛骨折、曹力如不幸遇难,习仲勋的儿子富平也在车下压着 56
第8章:新疆的张治中和屈武来访,张将军兴奋地向马文瑞报喜说:“我女儿最近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63
第9章:马文瑞一直静静坐在车窗边注视着外面,心中感到一阵激动,意识到自己此行肩头的担子不轻 70
第10章:“我们对苏联老大哥也不能全盘否定”。马文瑞在苏联感受到列宁同志的灵魂是伟大而不朽的 76
第11章:四月的日子,莫斯科的春天冰雪开始消融,在此养病的任弼时更是给中共代表团送来了暖意 82
第12章:全新的生活、伟大的事业,那些日子,他感到自己像一只飞进大花园的蜜蜂,到处令人陶醉 89
第13章:应当承认,社会主义苏联崛起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受压迫的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奇迹 100
第14章:高岗心浮气盛,的确是个争议人物,你同他在一起,多数情况下只有听他老兄高谈阔论 108
第15章:挂帅赴朝参战,彭德怀事先没有一点精神准备,他正热心经济建设,是毫无所知、临危受命 115
第16章:访苏归来,马部长的访苏报告,整整讲了一个上午,西北党校学员们听后反响十分强烈 122
第17章:身居要职而平易近人的老革命喜欢文化人,成仿吾、柯仲平、艾青、丁玲等都是他的好朋友 129
第18章:这是敲警钟,是吹冲锋号,是鞭策那些文化低、资格老、功劳大、水平低的老同志继续革命 136
第19章:文艺界至今恐怕还无人知晓,柳青当年创作《创业史》,首先得到过马文瑞的鼓励和支持 140
第20章:“高岗畏罪自杀”,中外震惊,众说纷纭、猜疑重重,复杂而又难以回避的历史谜团何以解得 145
第21章:王恩茂、赛福鼎和包尔汉都很高兴。包尔汉用汉语说:“马部长这回来新疆,我们高兴呀” 160
第22章:一届人大闭幕,周恩来宣布政府组成人员名单,劳动部长原先不是李立三吗,咋就成了马文瑞 172
第23章:毛泽东的智慧就表现在这里,他分析问题,判断事物,往往与常人不同,看得透彻,看得深刻 180
第24章:“马文瑞同志,你谈谈劳动工作问题吧。”这天,刘少奇亲自召见,听取劳动部工作汇报 185
第25章: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来到和平里亲切接见会议代表并合影留念 193
第26章:“毛主席讲得很生动,批评斯大林和赫鲁晓夫只用一条腿走路,是‘八仙过海’里的‘铁拐李’。” 201
第27章:“文稿中一个数字不清,周总理发了火。说如此粗心咋行?”这是他终身牢记的严重教训 209
第28章:毛泽东在八大致开幕词,全场群情激昂,一千多字的演讲,赢来三十多次雷鸣般的掌声 220
第29章:“我看邓小平这个人比较公道,他跟我一样,不是没有缺点,但是比较公道。他比较有才干,比较能办事。” 227
第30章:西进列车上,马文瑞心事重重面窗而坐,心中翻江倒海,刚刚开过的“南宁会议”令他不安 234
第31章:“我并不反对对某些搞过了头的东西加以纠正,但我反对把一个指头的东西当作十个指头的东西来反。” 242
第32章:“‘大跃进’浪潮中,全国一年竟然增加了两千八百万正式职工,事实证明这可是一个大错误呀” 249
第33章:周恩来显出很为难的样子说:“搞社会主义我们没有经验,只能摸索着干嘛。”语气十分沉重。 257
第34章:“急于过渡和刮‘共产风’是否有违背规律之嫌?”那些日子,马文瑞反复地问自己也问过别人 264
第35章:毛泽东对李银桥、田家英和吴冷西说:“你们都看见了,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英雄的不屈不挠的人民!” 270
第36章:应邀出面调解苏波矛盾,周恩来的外交天才初步显出,潇洒自若,俨然一部耐人寻味的奇书 279
第37章:在毛泽东看来,赫鲁晓夫粗野蛮横又不无愚妄,在世人面前只是一位滑稽而蹩脚的三流政治演员 289
第38章:庐山会议开始毛泽东轻松愉快,一口气讲出18个问题,没有打绊子,大家都听得心悦诚服 297
第39章:神仙会开了十几天都是和风细雨,突然之间咋就电闪雷鸣?庐山上空气突然变得紧张起来 306
第40章:马文瑞听到彭德怀对毛泽东说:“主席呀,我的信是写给你个人的意见,怎么好印发会议呀。” 313
第41章:朱德发言说:“唉,把我和老彭加起来除以二,可能好些”。主席瞪他一眼,大家都哭笑不得 321
第42章:“未经批准咋就成立锅炉局?”李富春不问青红皂白的错误批评却引发一次推心置腹的深谈 328
第43章:宋庆龄说:“主席,听说你坚持不吃肉,工作这么忙,身体怎么吃得消呢?听恩来讲给你送来肉,你也不吃。” 337
第44章:周总理问:“全国两年增加职工2868万人,我们提出精减1000万这个目标,文瑞同志,你看行不行?” 344
第45章:马文瑞说:“总理,再减1000万,那连三级技工和熟练工人也要减啦,这损失和难度……是伤筋动骨呀。” 352
第46章:邓小平插话:“主席说,你们的报告把我说成圣人,圣人是没有的,缺点错误人人都有,不要怕说我的缺点。” 359
第47章:七千人大会,毛泽东恳切而幽默地作了自我批评,使得会议出现了空前民主和谐的气氛 369
第48章:1963年12月,马文瑞正在主持召开无锡会议,终于拉开了全国工资制度改革的沉沉序幕 375
第49章:事无具细,事必亲恭。方案设计出来,便又带着上上下下反复征求意见,然后又反复修改 383
第二卷 388
第50章:祸起笔端,彭德怀“八万言”上书和《刘志丹》小说事件加上哲学论战再度激怒毛泽东 388
第51章:“我们的干部队伍,从地方到中央,除了上面讲的这一长串人,还有什么好人呢?”他实在疑惑不解 395
第52章:既然气味相投、目的一致,林彪当即支持江青立即动手,给已经开始的“文化革命”火上浇油 401
第53章:《光明日报》和一些党报党刊也连手上阵,擂鼓助威,发表署名“何明”的文章:《擦亮眼睛,辨别真假》 407
第54章:风声鹤唳,雷鸣电闪——神州大地造反夺权烽烟四起,老革命遇到新问题,一时不知所措 411
第55章:1962年9月召开的八届十中全会上,康生进一步指控《刘志丹》一书是反党小说,是为高岗翻案 417
第56章:“炮打司令部”矛头直指刘邓,伟大领袖毛主席公开支持发表“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 421
第57章:针对“刘邓薄马”的许多无中生有信口雌黄的大字报,就是这一伙人根据自己的需要编造出来的 428
第58章:“反马”、“保马”,“造反”、“保皇”,老实巴交的马文瑞被夹在两派中间,常常无所适从,度日若年 435
第59章:“你们的大字报是:一夸大,二歪曲,三捏造!”他还说:“文化革命这么个革法,怎么得了!” 443
第60章:非常情况下,前后三位部长秘书戏剧性地分成了三派,部长的五个子女自然成了“黑五类” 449
第61章:陈毅质问造反派:“你们斗了科长斗处长,斗了局长斗部长,斗来斗去,难道还要斗我们这些人不成?!” 455
第62章:批来斗去,一切都是为夺权造舆论;马文瑞终于被罢了官,但丝毫不感到“无官一身轻” 460
第63章:毛泽东已经厌乱,怕伤害更多的人,要三年结束这场运动,而那帮人明显是希望越乱越好 468
第64章:四处煽风点火、火上再添油,康生摆出老革命、理论权威架势说:“制定劳动合同制,就是赫鲁晓夫……” 474
第65章:康生同陈伯达还不同,他早就患有“迫害狂”,这个“迫害狂”在“文革”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481
第66章:灾难不断加重,“待遇”步步升级,马文瑞从“关牛棚”升级到“单身监护”,多亏周总理关照 488
第67章:《资本论》不好懂,他为了弄通书中的意思,抱着蚂蚁“啃”骨头的态度,常常忘记了放风吃饭 493
第68章:“我被解放出来,还是周总理亲自批的。记得有我、李一氓、孙大光、沈其震、李昌、许涤新、萧望东等” 497
第69章:“这下可好啦,邓小平同志这一出山,中国就有救了。我们这些老家伙也就快有事情做了。” 502
第70章:形势千变万化,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毛主席提出“三要三不要”,竟然还点名批评了“四人帮” 507
第71章:毛泽东第一次点了“四人帮”,揭露了“四人帮”问题的实质。会议充满了戏剧性的冲突 516
第72章:关乎党和国家命运的关键的一刻,毛泽东心中的天平不由自主地一下子偏向了极左一边 522
第73章:苦难终于结束了,战友劫后重逢,一同赴各地视察调研,十一大顺利当选中共中央委员 529
第74章:1977年3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至今仍有争议,焦点在于是否有利于邓小平出来工作 535
第75章:邓小平叫了一声“叶帅”,就紧紧地握住了叶剑英的手。此情此景,令在场的子女们都十分感动 541
第76章:“当英明领袖华主席和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副主席走上主席台时,全场起立,掌声雷动……” 544
第77章:“拨乱反正”中他被委以重任:担任中央党校主持工作的副校长,为培训干部日夜操劳 548
第78章:战友重逢在党校,叙旧议新乐淘淘。家乡的酒,千盏万杯不醉:知心的话,永远值得回味 556
第79章:粉碎“四人帮”,并不等于“四人帮”时期所制定的一系列“左”的方针政策也随之消除了 564
第80章:“文革”中正是因为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个人说了算,才给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 571
第81章:积极甄别平反冤假错案,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主张公开给彭老总举行骨灰安放仪式 575
第82章:“彭德怀历史上是有功劳的,将彭德怀同志的骨灰安放到八宝山革命公墓时,建议中央举行一个安放仪式” 583
第83章:常务校长未经请示任何人,明确支持《理论动态》首先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