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报告 1
1 导言 1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1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4
2 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研究 7
2.1 英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7
2.2 美国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9
2.3 德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11
2.4 法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13
2.5 韩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14
2.6 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16
2.7 国外几个国家洲际移民政策综述 18
3 中国户籍制度变迁历史概述 24
3.1 1951—2001年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 24
3.2 当前全国各省市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及其供养人口户籍制度改革综述 29
3.3 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及其供养人口户籍制度改革的总结与问题分析 34
4 与户籍制度相关联的重要制度体系分析 37
4.1 与户籍制度关联的社会保障制度概况及分析评价 37
4.2 我国教育制度概况及分析评价 53
4.3 我国就业制度概况及分析评价 62
4.4 我国住房制度概况及分析评价 71
4.5 户籍制度改革的其他行政制度约束分析 88
5 农村转移劳动力及其供养人口户籍制度改革理论综述 104
5.1 户籍制度改革理论综述 104
5.2 农民工市民化理论综述 108
5.3 理论研究评述 109
6 中国农村劳动力及其供养人口户籍转移制度供应及制度需求分析 111
6.1 中国农村劳动力及其供养人口户籍转移制度供应的必要性 111
6.2 中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及其供养人口城市化户籍制度供给情况分析 116
6.3 农村转移劳动力户籍转移的制度需求分析——以重庆为例 118
7 重庆市农村转移劳动力户籍制度改革实践与评价 126
7.1 “九五”至“十一五”期间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回顾 126
7.2 2010年以来重庆市转移劳动力及其供养人口户籍制度改革情况 128
8 重庆市农村转移劳动力户籍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其原因 137
8.1 重庆市农村转移劳动力户籍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137
8.2 重庆市农村转移劳动力户籍制度改革存在的困难 141
8.3 重庆市农村转移劳动力户籍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的原因分析 145
9 深化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战略研究 151
9.1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 151
9.2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151
9.3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153
9.4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 157
9.5 深化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对策及配套措施建议 157
专题报告 166
10 2010年重庆市农村转移劳动力城市化意愿调查 166
10.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分析 166
10.2 被调查者工作情况分析 170
10.3 被调查者居住方式和居住条件分析 174
10.4 被调查者进城意愿的分析 175
10.5 结论与建议 177
11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中土地处置情况分析 179
11.1 户籍制度改革中的土地处置现状 179
11.2 转户居民退出土地的有利因素分析 183
11.3 其他省市处理土地与户籍关系的做法 184
11.4 鼓励农村转移劳动力自愿退出土地的保障机制建议 186
12 重庆市农村转移劳动力户籍转移的自身成本分析 190
12.1 居住住房成本分析 190
12.2 城乡生活成本差距分析 191
12.3 农村承包地撂荒 193
12.4 心理成本 193
13 重庆市农村转移劳动力户籍制度改革的社会福利与保障成本分析 195
13.1 重庆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各个年龄段人口结构分析 195
13.2 转移劳动力及其供养人口户籍转移基本养老保险成本分析 197
13.3 保障性居住投入成本分析 211
14 垫江县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住房保障体系研究 212
14.1 垫江县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212
14.2 构建垫江城乡一体化住房保障体系的思路与目标 214
14.3 完善垫江城乡一体化保障性住房体系 216
14.4 垫江县农村保障性住房运作实证分析 219
15 城乡分治制度的若干表现及其内核 226
15.1 城乡二元核心制度 226
15.2 以地区划分的城乡二元核心制度衍生制度 229
15.3 以人口划分的城乡二元制度体系 232
16 中国“三农”改革发展新思维 236
16.1 中国“三农”问题研究综述 236
16.2 “三农”问题成因新视角 238
16.3 破解“三农”问题新见解 242
主要参考文献 248
后记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