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问题的产生与恶化 3
1 引言 3
1.1 问题的提出 3
1.2 研究背景 4
1.2.1 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4
1.2.2 城市化在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 4
1.2.3 生态城市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6
1.3 研究意义 7
1.3.1 为生态城市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7
1.3.2 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指导与帮助 7
1.3.3 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8
2 当前城市问题的现状 9
2.1 当前城市病的表现形式 9
2.1.1 城市病的定义 9
2.1.2 中国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形式 11
2.1.3 中国城市病的三个共性 17
2.1.4 城市病的度量及我国部分大城市城市病综合状况判断 17
2.1.5 我国各类城市病的发展趋势 19
2.2 各类城市病的直接成因 25
2.3 城市病制度成因分析 27
2.3.1 从干部选拔机制和政绩考核体系角度分析 27
2.3.2 从财税体制角度分析 29
2.3.3 从土地管理角度分析 31
2.3.4 从规划体制机制角度分析 32
3 城市问题的现有解决思路 37
3.1 城市化进程中的大城市趋势与城市病 37
3.2 部分发达国家大城市城市病状况 38
3.2.1 东京 39
3.2.2 伦敦 40
3.2.3 纽约 41
3.2.4 早期东京、伦敦和纽约城市病的主要成因 42
3.3 国际大城市应对城市病的经验总结 42
3.3.1 东京应对大城市病的经验 42
3.3.2 伦敦应对城市病的经验 45
3.3.3 纽约应对城市病的经验 47
3.3.4 主要经验总结 48
3.4 应对城市病的国内经验 51
3.4.1 主要应对措施及经验 52
3.4.2 应对城市病的其他措施 57
3.4.3 组团式城市的城市病及其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60
4 对城市生态的研究回顾和评述 62
4.1 国外城市生态的相关研究 62
4.2 国内的相关研究进展 64
4.3 国内外研究评述 66
城市问题的“五位一体”解决路径 71
5 构建城市自然生态 71
5.1 价值的冲突 72
5.2 乡土景观和对自然的投资 74
5.3 当代城市景观 76
5.3.1 与乡村的视觉联系 77
5.3.2 公园是为游憩服务的 77
5.3.3 城市和乡村是互相排斥的 79
5.3.4 过多的能耗 80
5.4 设计原则 81
5.4.1 过程是动态的 81
5.4.2 方法的经济性 83
5.4.3 多样性 84
5.4.4 始于家园的环境教育 85
5.4.5 创造最多的机会 87
5.4.6 让维持生命的过程显现 89
5.4.7 替代性设计策略 89
6 构建城市经济生态 91
6.1 生态资源稀缺与发展模式转型 91
6.2 经济生态化过程 93
6.2.1 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配置和谐化 93
6.2.2 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生态化 94
6.2.3 生态资产再造和功能激活 95
6.3 生态经济化过程 96
6.3.1 生态资源资产化 96
6.3.2 生态资产价值化和资本化 98
6.3.3 生态服务生产者收费和消费者付费 100
6.4 讨论与展望:我国要走经济生态化和现代生态经济化相结合的道路 102
7 构建城市社会生态 104
7.1 背景介绍 105
7.1.1 生态学与生态系统 105
7.1.2 生态城市 105
7.1.3 我国生态城市研究 105
7.2 概念界定 106
7.2.1 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 106
7.2.2 社会与系统 107
7.2.3 社会系统 108
7.2.4 社会系统中的人 112
7.3 构建社会生态 113
7.4 社会状况分析 116
7.4.1 社会视角的分析 117
7.4.2 个人视角的分析 119
7.5 社会问题分析 122
7.5.1 社会资源的分配 122
7.5.2 社会两极分化、贫富差距与社会活力的保持 124
7.5.3 信息公开 126
8 构建城市政治生态 129
8.1 城市政治生态理论的提出 130
8.1.1 政治生活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核心部分 130
8.1.2 城市生活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突出部分 132
8.1.3 借用生态学的方法来重新审视我们当前的城市化 134
8.2 城市政治生态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137
8.2.1 城市政治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 137
8.2.2 城市政治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143
8.3 城市政治生态理论的实践 146
8.3.1 执政党的建设是城市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 146
8.3.2 人民当家做主是城市政治生态建设的核心 149
8.3.3 政治文化建设是城市政治生态建设的基本价值导向 156
9 构建城市文化生态 159
9.1 文化在城市中独有的生态化特质 161
9.2 城市中多样文化之间的生态关联 163
9.3 城市文化生态的演化 164
9.3.1 城市文化生态的遗传 165
9.3.2 城市文化生态的变异 167
9.4 城市文化生态系统的构建 169
9.4.1 城市文化的生长条件 170
9.4.2 城市文化的根基 170
9.4.3 城市文化的发展脉络 172
9.4.4 城市文化的造血系统 172
9.4.5 城市文化的花与果 173
9.4.6 城市文化的光合作用 173
9.5 城市文化生态系统的演化及失衡 175
9.5.1 文化关系不和谐 175
9.5.2 文化多样性正在消失 176
9.5.3 垃圾文化大量出现 176
9.5.4 文化生存的空间受到挤压 176
9.5.5 文化传承的群体正在减少 176
9.6 我们如何面对城市文化 177
9.6.1 政府决策者要提高对城市文化的认识 178
9.6.2 凝聚健康文明的价值观 180
9.6.3 城市文化的提炼既要遵循历史也要面向未来 181
9.6.4 提高城市文化的创新能力 182
9.6.5 通过文化产业的扶持,用文化创造价值 183
城市生态系统各要素的互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187
10 城市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187
10.1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分析 187
10.2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分析 188
10.2.1 评价方法 188
10.2.2 子系统权重的选取 189
10.3 基于生态承载力理论的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189
11 推进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重构 192
11.1 城市生态建设原则 192
11.1.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原则 192
11.1.2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193
11.1.3 坚持“整体至上”原则 193
11.1.4 坚持“统筹协调”原则 193
11.1.5 坚持“区域独特性”原则 193
11.1.6 坚持“可操作性”原则 194
11.2 城市生态建设规划 194
11.2.1 规划总体思路 194
11.2.2 规划前期准备 195
11.2.3 背景分析 195
11.2.4 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分析 195
11.2.5 规划总体框架构建 195
11.2.6 生态文明建设方案制订 195
11.2.7 预测分析与保障措施 196
11.3 低碳化城市建设重构城市生态 196
11.3.1 城市发展与运行:树立低碳理念 196
11.3.2 城市规划建设:树立“低冲击”理念 198
11.3.3 城市区位选择与规模:树立以生态服务能力为依据理念 199
11.3.4 城市绿化:树立生态功能为先、绿地与公共活动空间建设相结合理念 200
11.3.5 资源利用:树立循环理念 200
11.3.6 生活方式:树立适度物质消费和倡导健康文化消费理念 201
参考文献 203
后记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