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文学地理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阿祥著
  • 出 版 社:西安:世界图书西安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0081392
  • 页数:57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古文学研究》其中之一。该书以中国中古时代之文化地理尤其是文学地理为中心,致力于中国历史文学地理学科之研究范式的建立与研究领域的推扩。上编“魏晋本土文学地理研究”,提出了“中国历史文学地理研究构想”;下编“中古文学地理与文化地理之背景讨论”,选择与以上两编存在密切关系、有利文化地理与文学地理之理解的八篇论文,以求例证文史地多学科结合方法在文化地理、文学地理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导论 中国历史文学地理研究构想 1

上编 魏晋本土文学地理 7

第一章 时间断限与研究思路 7

第一节 时间断限 7

第二节 研究思路 10

第二章 描述:文学家籍贯的地理分布 13

第一节 文学家考表 13

第二节 文学家籍贯分布表与文学家籍贯分布图 52

第三节 文学家籍贯地理分布的不均衡状态——各别地区本土文学发展程度的认定 66

第三章 分析:各别地区本土文学的成长 72

第一节 本土文学的地理分区 72

第二节 河淮文学 76

第三节 河北文学 95

第四节 河东文学 104

第五节 关陇文学 113

第六节 河西文学 121

第七节 巴蜀文学 127

第八节 江东文学 135

第九节 辽东文学、南土文学、淮南文学 145

第四章 拓宽与加深:从魏晋本土文学地理到魏晋文学地理 162

第一节 影响魏晋本土文学成长的多方面因素 162

第二节 魏晋文学局面地理与魏晋文学活动中心地理 164

第三节 魏晋分体文学地理 170

中编 中古文学的地理关注 177

第五章 石城莫愁与大堤艳姬之表征与本相 177

第一节 历史表征:石城莫愁与大堤艳姬 179

第二节 历史本相之一:地理环境与人文传统 186

第三节 历史本相之二:交通要冲与蛮胡风俗 194

第四节 必要的说明 205

第六章 文学视域之外的韩愈 208

第一节 地位的讨论:韩愈为“中国文艺复兴”第一人 209

第二节 文献学与学术史:《韩愈集宋元传本研究》述评 213

第三节 成说的质疑:韩愈郡望昌黎及相关问题 220

第四节 难点的解答:韩愈“足弱不能步”与“退之服硫黄” 227

第五节 领域的拓展:韩愈史迹的认识与开发 243

第七章 文学书写中的南京意象 255

第一节 沧桑而悲情:南京历史文化概说 257

第二节 “金陵怀古”与其中的地名意境:以刘禹锡诗为例 267

第三节 名随诗行与借诗释名:从刘禹锡诗《乌衣巷》到刘斧小说《乌衣传》 275

第四节 蒋山、蒋州的得名与蒋子文崇拜:由干宝《搜神记》说起 283

下编 中古文学的地理背景 297

第八章 自然地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生态环境 297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297

第二节 气候形势 299

第三节 动植物资源 303

第四节 河流与湖泊 306

第五节 海岸推移 311

第六节 自然灾害 312

第七节 天灾与人祸之间 315

附“逆天地之心”:梁武帝筑浮山堰 319

第九章 疆域地理: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的疆域变动 329

第一节 基本疆域范围与各别政权疆域 331

第二节 有关疆域变动的初步分析 337

第三节 疆域变动与侨州郡县设置及其中的正统观念 346

第四节 疆域变动与遥领虚封及其中的正统观念 354

第十章 移民地理: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的人口迁徙 362

第一节 西晋中后期的人口迁徙 363

第二节 东晋南朝的人口南迁 369

第三节 十六国北朝的人口流动 379

第四节 人口迁徙的影响:以东晋南朝为例 383

第十一章 政区地理: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地理分布 396

第一节 侨州郡地理分布表 398

第二节 侨州郡县的地理分布格局 404

第三节 交通因素 407

第四节 土著因素之一:政治利益的矛盾 412

第五节 土著因素之二:居住地域的冲突 420

第六节 自然条件与经济条件、军事因素与政治因素 426

附 十六国北朝侨州郡县引论 431

第十二章 家族地理:中古时期郡望郡姓的地理分布 435

第一节 郡望郡姓的概念及其意义之流变 435

第二节 中古各时期的郡望郡姓及其分布 441

第三节 中古郡望郡姓分布及其变迁的不平衡状况 460

第四节 正史所见各别地区的重要郡姓及其讨论 466

附录一 六朝文化研究刍议 481

一、为什么是“六朝”? 481

二、时代特征与文化面貌 484

三、更新认识与追求创新 488

四、读常见书与用新资料 492

五、理论与学说 499

六、“致知”与“致用” 505

附录二 中国历史研究的地域视野 509

一、历史地理学者的思维 510

二、历史学者的立场 517

主要参考文献 529

主要人名索引 556

重新开始——后记 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