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 1
第一章 北京地区的地理环境 4
第一节 地形、地貌和土壤 4
第二节 河流水系 5
第三节 气候 13
第二章 北京地区原始农业的起源 22
第一节 北京转年遗址的农业考古意义 23
第二节 对东胡林遗址的再认识 26
一、关于对石制农具的认识 27
二、关于对晚更新世与全新世之际北京地区古环境变化的认识 27
三、关于东胡林人的生活方式 29
四、关于东胡林原始农业问题的推测 31
第三节 北京地区新石器中晚期遗址 33
第三章 商、周时期北京地区的农业 44
第一节 夏家店下层文化对北京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 44
第二节 商、西周时期北京地区的农业 47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北京地区的农业 52
第一节 春秋时期生产关系落后的燕国 52
第二节 战国时期燕国强盛及农业发展 53
第五章 秦、汉时期北京地区的农业 61
第一节 秦、汉时期北京地区农业技术的进步 61
一、秦苛政对社会经济的破坏 61
二、两汉时期北京地区农业技术的进步 62
三、屯田 67
第二节 两汉时期地主的剥削 68
第六章 魏、晋、北朝时期北京地区的农业 73
第一节 人口的流动 73
一、西晋末年幽州人口的消长 74
二、十六国、北朝时期幽州流散的人口 76
三、魏、晋、北朝时期进入幽州的胡、汉人口 78
第二节 著名水利工程——戾陵堰和车箱渠 81
第三节 农业经济状况 84
一、魏、晋之世幽州的农业生产 84
二、十六国时期幽州的农业生产 87
三、北魏时期幽州的农业生产 90
第七章 隋、唐、五代时期北京地区的农业 100
第一节 隋炀帝发动辽东之役对农业生产的破坏 100
第二节 唐代幽州地区的农业 103
一、唐代幽州及周边各州县的农业发展水平 103
二、唐代幽、檀、妫、蓟屯田 108
三、唐代幽州农作物种类 110
四、唐代幽州自然灾害 114
第三节 五代时期幽州农业的凋敝 115
第八章 辽、金时期北京地区的农业 121
第一节 辽代燕地农业经济的恢复 121
一、辽代燕地农业恢复的有利因素 121
二、辽代燕地水稻种植业的倒退 123
三、辽代燕地田制 124
四、辽代燕地的自然灾害 124
五、辽南京栗园司 126
六、辽代燕地的赋役 127
七、辽南京寺院经济和二税户 128
第二节 金中都的农业经济 129
一、金朝前期大量搜括燕地民田 129
二、金代燕地的寺院经济和二税户 131
三、金代燕地的“租”和“税” 131
四、金中都的水利资源 133
五、金中都区田法 134
六、金中都的自然灾害 135
第三节 辽、金时期幽燕地区农业生产工具 136
第四节 隋、唐、辽、金时期北京地区农业发展的总趋势 138
第九章 元大都的农业 144
第一节 元大都军队屯田 145
第二节 元大都贵族和寺庙的田产 148
第三节 元大都的畜牧业 151
第四节 元大都的农作物种类 152
第五节 元大都的赋税 153
第六节 元代大都地区农业生产工具的制造 154
第七节 元大都的自然灾害 157
第十章 明代北京地区的农业 164
第一节 屯田和移民 164
一、洪武年间的军、民屯田 164
二、永乐年间的军、民屯田 167
三、商屯 176
第二节 明代北京地区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177
一、明初额外垦荒永不起课 177
二、明万历中的京畿水利营田 180
第三节 明代北京农业的赋役 181
一、明代北京的田赋 182
二、明代北京的徭役 190
三、明代北京的马政 194
第三节 明代北京的庄田 202
一、皇庄 202
二、宗室、勋戚庄田 208
三、权势、太监庄田 212
四、明代北京寺庙庄田 222
第四节 明代北京的农产品 225
第五节 明代北京地区的自然灾害 227
第十一章 清代北京地区的农业 252
第一节 清代北京的旗地 252
一、圈地 252
二、投充户 257
三、圈占的结束 260
四、旗地制度的瓦解 262
五、典卖 264
六、旗民交产 273
七、八项旗租 275
第二节 清代北京寺庙庄田 281
第三节 清代北京地区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287
第四节 清代北京农业的赋役 293
一、清代北京的田赋 293
二、清代北京的徭役 300
第五节 清代北京的农产品 308
第六节 清代北京地区的自然灾害 316
余论 333
主要参考文献 345
后记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