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五四”:阐释与意义 2
二 “五四”的符号象征 10
三 革命意识形态的“五四”召唤 20
四 革命意识形态建构与“五四”的因果之链 28
第一章 “五四”塑造与革命意识形态生产 37
一 “五四”进入革命意识形态建构史 37
二 “五四”阐释与革命意识形态的“运动”叙事 51
三 意图转换:“五四”的民族革命运动话语 62
第二章 革命意识形态建构的文化转向 76
一 被借用的符号:“五四”的文化象征 76
二 新启蒙运动的“新哲学”与理论“驿站” 92
三 延安叙事:“五四”与革命意识形态的新结构 108
四 “小资”塑造:革命意识形态的文学想象 125
第三章 转型时代与仪式·记忆 154
一 北平的天:1949年初夏的纪念仪式 154
二 上海版“五四”叙事:新权威的再塑造 172
三 立场与道路:从北京到上海的“五四”期望 188
四 元叙事:永无句号的历史话语 199
第四章 新社会:文本的建构与语言的塑造 208
一 文本的呼应:革命意识形态的学术话语建构 208
二 “五四”的通俗“印刷语言” 230
三 塑造青年形象的蕴含意义 245
第五章 “思想风向”与观念再造 265
一 思想的转移与重构 265
二 折射与隐喻:一次座谈会的思想行为 289
三 期刊信息:1959年的可能性阅读 304
第六章 拨乱与反思:“五四”的新解释 324
一 “五四”的重新“发言”与意义“尴尬” 324
二 “现代化”话语行动与“五四”想象 347
三 断裂与连续:四种“五四”文本的“话语故事” 369
尾声:建构仅是历史的“驿站” 388
主要参考文献 401
后记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