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1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2
第三节 文献回顾 3
第四节 主要理论工具与核心概念 28
第五节 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安排 37
第二章 权力场域与学术场域:学术自主性与著作权及学术评价制度的互构 39
第一节 我国学术场域的模糊与重建 39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著作权制度的曲折发展 46
第三节 学术评价机制的转型与量化考评制度的确立 50
第四节 著作权制度及学术评价制度与学术场域自主性的勾连 56
第三章 阶层差异:量化考评制度下学术人著作权惯习的特征与流变 58
第一节 越来越远的学术人梦:硕士生著作权惯习的淡化 58
第二节 昂贵的入场费:博士生的论文博弈与著作权惯习的形成 71
第三节 青涩的学徒工:讲师的学术生涯与著作权惯习 85
第四节 漫漫学术梯上的积累与攀爬:从副教授到教授中的著作权策略 90
第五节 在象牙塔顶能否超越:教授著作权惯习的变迁 98
第六节 学术人著作权惯习的阶层内一致性与阶层间差异性 106
第四章 无声的博弈:学术人的资本拥有状况与著作权惯习的关联 109
第一节 文化资本与著作权惯习的差异 109
第二节 社会资本与著作权惯习的不同 113
第三节 经济资本与著作权惯习的关联 118
第四节 符号资本与学术人的著作权惯习 120
第五节 “马太效应”:学术场域资本兑换的逻辑 128
第六节 资本数量与结构的复杂组合:著作权惯习的丰富性 129
第五章 著作权惯习何以异化:知识生产动力机制与创作发表动机的契合 131
第一节 “共同体承认”与“期刊承认”的内涵 131
第二节 量化考评机制下的“期刊承认”与我国学术人创作动机的互构 133
第三节 我国学术知识生产动力机制的失灵 135
第六章 结语与讨论 138
第一节 符号暴力:量化考评制度与我国学术人著作权惯习的亲和性 138
第二节 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 142
附录一 两所地方性大学的人文社科院系及其学术评价制度简介 144
附录二 访谈记录编码表 151
后记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