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3
大事记 7
第一篇 自然资源 37
第一章 地形地貌 37
第一节 地形 37
第二节 地貌 38
第二章 土壤 43
第三章 耕地 48
第一节 面积及人均耕地变化 48
第二节 耕地建设 51
第四章 气候水文 53
第一节 气候 53
第二节 水文 56
第三节 灾情 59
第二篇 粮油生产 73
第一章 耕作制度 73
第一节 农田耕作制度 73
一、单季稻 73
二、间作稻 74
三、连作稻 74
四、三熟制 75
五、稻麦两熟 75
第二节 旱地耕作制度 75
第二章 栽培技术 79
第一节 水稻 79
一、育秧 79
二、密植 83
三、水浆管理 84
四、模式栽培和吨粮田 85
附:水稻产量表 88
第二节 大小麦 88
一、播种形式 90
二、播种期和播种量 91
三、播种质量 91
四、田间管理 92
附:大小麦产量表 93
第三节 旱粮 94
一、玉米栽培技术 94
(一)种植历史 94
(二)种植形式 95
(三)播种技术 96
(四)高产模式栽培 96
二、番薯栽培技术 97
(一)种植历史 97
(二)栽培技术 97
附:旱粮产量表 98
第四节 油菜 100
一、播种期和播种方式 101
二、播种质量 101
三、培育管理 101
附:油菜籽产量表 102
第三章 种子 103
第一节 各类品种 103
一、水稻 103
二、小麦 111
三、大麦 112
四、油菜 113
五、玉米 114
六、番薯 115
七、豆类 115
八、花草 116
第二节 良种繁育推广 116
一、开展选种活动,建立种子基地 116
二、推广新品种,提高供种质量 118
三、健全繁育体系,加强执法管理 118
第四章 植保 121
第一节 病虫草鼠兽的发生与危害 121
一、主要病虫 122
二、农田草害 128
三、鼠害 128
四、兽害与鸟害 129
第二节 植保组织 130
一、县(区)级 130
二、乡(村)级 130
第三节 测报与防治 131
一、测报技术 131
二、防治技术 131
(一)人工防治 131
(二)农业防治 132
(三)物理机械防治 132
(四)药剂防治 132
(五)生物防治 133
(六)综合防治 133
第四节 农药和药械 133
一、化学农药 133
二、土农药 136
三、药械 136
第五章 肥料 145
第一节 水稻用肥 145
一、施肥技术 145
二、施肥种类 146
第二节 大小麦用肥 148
第三节 油菜用肥 148
第四节 低产田改良 149
一、改良面积 149
二、改良典型 150
第三篇 经济特产 155
第一章 茶叶 155
第一节 茶叶生产 156
一、产量 156
二、茶类 157
三、面积 158
第二节 茶叶栽培 159
一、品种 159
二、栽培形式 159
三、培育管理 160
第三节 采制 161
一、采摘 161
二、制茶 161
第四节 名茶 162
一、天目青顶 163
二、天目毛峰 163
三、顺溪大方 163
四、正路烘青 164
五、九龙毛峰(桐坑茶) 164
第二章 蚕桑 167
第一节 栽桑 167
一、品种 168
二、立地变迁 169
三、树型演变 170
四、病虫害防治 170
第二节 养蚕 171
一、品种 173
二、饲养 174
三、柞蚕与蓖麻蚕 176
(一)柞蚕 176
(二)蓖麻蚕 176
第三节 缫织 178
一、民间缫丝 178
二、民间丝绸 179
三、丝棉 180
第三章 果蔬 181
第一节 水果 181
一、品种 182
二、主要水果 184
(一)西瓜 184
(二)柑桔 185
第二节 蔬菜 186
一、城镇蔬菜 186
二、高山蔬菜生产 189
三、食用菌 191
第四篇 畜禽生产 195
第一章 畜禽 195
第一节 猪 195
第二节 耕牛与奶牛 196
第三节 山羊与绵羊 197
第四节 兔 198
第五节 家禽 199
第六节 蜜蜂 199
第二章 品种与改良 207
第一节 猪 207
临安黑猪 207
昌北黑猪 207
约克 208
长白猪 208
第二节 牛 208
水牛 208
黄牛 208
奶牛 209
第三节 山羊 209
第四节 家禽 210
第三章 饲料推广及应用 211
第一节 饲料资源 211
第二节 饲料推广 212
第三节 饲养技术与管理 213
猪 213
牛 214
家禽 214
第四章 保健与疾病防治 215
第一节 疾病诊断与化验设施 215
第二节 疾病与防治 215
一、流行概况 215
二、疾病防治 216
三、寄生虫病查治 219
四、奶牛“两病”防治 219
第五篇 农场经济 223
第一章 临安县良种场 223
第一节 繁育良种 224
一、引种繁育 224
二、杂交优势利用 225
第二节 经营范围与经营管理 226
一、经营范围 226
二、经营管理 228
第三节 机构与队伍 232
第二章 於潜良种场 235
第一节 繁育良种 236
第二节 经营范围与经营管理 240
一、经营范围 240
(一)畜牧生产 240
(二)场办工业 240
(三)场办商业 243
二、经营管理 243
第三节 机构与队伍 246
第三章 临安县农牧实验场 248
第一节 科研与推广 248
第二节 经营范围与经营管理 250
第三节 机构与队伍 253
第四章 临安蚕种总场 254
第一节 品种 255
一、焚烧蚕种场事件 255
二、蚕种场发展过程 255
三、蚕种生产 257
第二节 设备与固定资产 260
一、设施 260
二、固定资产 260
第三节 繁育良种与科技 261
一、蚕品种的更新与改造 261
二、技术革新与科学实验 263
三、微粒子病毒 266
第四节 经营范围与经营管理 268
一、经营范围 268
二、经营管理 272
第五节 机构与队伍 273
第五章 浙江省示范牧场 277
第一节 概况 277
一、气候情况 277
二、资源情况 279
第二节 道场坪开发过程 280
第三节 机构与队伍 282
附录:企业简介 284
临安县农工商联合总公司 284
杭州临安锦都纺织有限公司 285
杭州临安装饰材料总厂 285
临安市五交化采购供应站 286
杭州临安正兴牧业有限公司 286
第六篇 农业技术推广网络 291
第一章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291
第一节 村(大队)农技组织 292
第二节 乡(公社)农技组织 292
第三节 区(片)农业技术推广站 293
第四节 县(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94
第二章 学术团体及技术职务 295
第一节 学术团体 295
第二节 技术职务 295
第三节 农民专业技术人员职称 301
第四节 畜牧科技队伍 302
第三章 农技推广组织简介 304
第一节 临安县农业科研所 304
一、科研与生产 304
二、固定资产与设备 306
三、事业费与产值 306
第二节 临安县农业干校 306
一、建校史与发展 306
二、设备与固定资产 307
三、教育与管理 307
第三节 临安县家畜良种推广站 308
一、设备和固定资产 309
二、繁育良种状况 309
三、经营范围及经营管理 310
第七篇 机构沿革 315
第一章 机构 315
第一节 建国前的农业机构设置 315
第二节 建国后的农业机构设置 315
第三节 农业局各专业管理机构(股、站、所、校、室) 317
第四节 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林站、多技站) 320
第二章 负责人名单 323
第一节 中华民国时期局(科)负责人 323
第二节 建国后局(科)负责人 324
第三节 群众团体负责人 333
第四节 建国后各时期股、站、校、室负责人 335
第五节 建国后各时期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 343
丛录 351
一、历史重要文件辑存 351
二、临安县(市)农业科技成果奖励项目表 362
三、临安县(市)农业系统丰收奖励项目表 363
四、农谚 369
五、南宋·楼?《耕织二图诗》 379
六、杭州市级以上各种荣誉称号的集体及个人名单 388
后记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