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近代中国法理学生长史的研究意义 1
二、“近代中国法理学”的理解向度 3
三、近代中国法理学研究现状 10
四、本书主要研究方法 17
第一章 近代中国法理学生长的历史语境 21
一、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 22
二、近代中国法理学生长的本土资源 30
三、近代中国法理学生长的域外资源 35
第二章 草创——法理学学科出现之显性表现 73
一、近代中国法理学与近代中国法学教育相伴而生 74
二、学习模仿:本土法理学教科书 82
三、开辟性贡献:挖掘中国传统法理思想的学术专著 92
第三章 形成——法理学学科体系渐趋完备 100
一、本土法理学著述数量大幅增加 100
二、法理学研究队伍专业化程度提高 104
三、法理学学科框架基本定型 106
第四章 成熟——法理学的本土化研究及其理论自觉 113
一、学贯中西的法学家及其著述 114
二、“不可捉摸之灵魂”:近四十年法理学发展状况的检省 128
三、以“世界之眼光”,思考“中国之问题” 130
四、“中国本位”法理学的理想图景 133
第五章 近代中国法理学的知识体系 141
一、近代中国法理学知识体系的探寻 142
二、近代中国法理学知识的显现 143
三、近代中国法理学知识体系的逻辑建构 147
第六章 法理学基本范畴在近代中国的研究 150
一、学科名称及其研究对象的厘定 150
二、法律的概念及本质 160
三、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179
四、权利:在个人与社会间选择 185
五、法治:徘徊在理论与现实之间 207
六、法学研究方法之近代探索 230
七、近代中国之法理学学术派别 239
第七章 过渡时期的近代中国法理学 259
一、近代中国法理学在“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下被动产生 259
二、东西文化冲突中近代中国法理学理论渊源的“二元性” 261
三、“西学东渐”背景下近代中国法理学的“西方”范式 264
四、“西学”主导下的法理学理论研究偏离了中国社会现实需求 265
五、近代中国法理学是学科史上的过渡性阶段 269
结语 271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279
后记(致谢)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