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与理性 1
2010年 13
老年人自杀问题的宗教视角 13
平庸的《孔子》,汲汲的期待 16
如何理解宗教与“农村公共事务” 19
燕山深处谈宗教 22
宗教与人的尊严 25
媒体要对宗教“脱敏” 28
为什么要支持《动物保护法》 31
宗教界的社会保障与财务监督 34
东海宗教笔记 37
复活节后是清明 39
《中国日报》谈家庭聚会 42
多难何以兴邦 45
利玛窦与世界城市北京 48
现代化需要宗教 51
期待宗教团体登记问题的突破 54
从精神疾病患者增多谈宗教的缺失 56
判决书援引《孝经》的积极意义 59
求神不如求己 62
舍利崇拜,崇拜的是什么 65
感受汉地的藏传佛教 68
亚当·斯密论宗教市场 71
废除寺庙收费制度,是时候了 74
中国宗教的现状与未来 76
宗教实证研究的几种态度 79
现代人既是世俗的又是宗教的 82
死者为大 85
宗教工作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 88
感受新疆宗教的深厚 91
爱国宗教界人士研修班有感 94
新疆的基督教 97
今日新疆的佛教 100
中国道教的地域性差异 103
儿子的万圣节 106
布莱尔北京谈公益与信仰 109
头七,展现中国力量 112
从放生到救命 115
居士佛教与慈善文化 118
不把自己的敌人当敌人 121
2011年 127
冯小刚是懂佛教的 127
创建一个体制化的儒教 130
春节假日看宗教 133
触悟民间信仰 136
河南周口市基督教的“在地化” 139
宗教中的女性 142
宗教对灾难的理解 145
基督教的爱与佛教的慈悲 148
清明,全民族的祭祖活动 151
理性地看待宗教的作用 154
方立天教授中南海谈科学认识宗教 157
儒家的历史审判 160
禅宗的宗教学价值 163
拔众生苦与众生乐 166
宗教事务与社会管理 172
谈谈宗教替代品 175
静思书轩落地京华 178
与上海白领的宗教对谈 181
福建的宗教格局 184
何谓“不得设立国教” 187
祝贺方立天教授从教50周年 190
感受传统文化的复苏 192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宗教文化 195
养生贵养心 198
国际佛学研究中心成立有感 202
道教的自觉 205
宗教组织的自治 208
范曾《法乳传灯》出版 211
朱维群副部长论党员不能信教 214
2012年 219
从“乌坎转机”谈起 219
随慈济冬令发放 222
北京雍和宫拜佛记 225
影响深远的19号文件 228
永恒的胡适 231
积爱成福 234
30年,新起点 237
梨花风起正清明 240
纽约人在北京 243
假僧人现象的挑战与应对 246
医生有高尚的权利 249
无畏布施与安全感 252
慈善,可否兼带传教 255
宗教文化的自觉 257
喀什的多元宗教文化 260
谈谈“佛教团契” 263
当代佛教的新“文字社群” 266
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 269
夏令营:从东林寺到柏林禅寺 272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75
奥运会的人文意义 278
寺庙被上市,宗教当自强 281
花生地里的基督教会 284
期待宗教公益事业的大突破 287
翻译是文化沟通的基础 290
佛学家荣获“北京市人民教师”称号 293
“保钓”应成为中国的圣战吗? 296
宗教是社会的“先知” 299
一座饭店的宗教史 302
重视宗教的地方性知识 305
让传统宗教“硬”起来 308
海峡两岸共论佛教慈善 311
初冬时节话禅定 314
建议设立宗教慈善节 317
2013年 323
三星堆的宗教哲学 323
慈善需要社会自觉 326
孱弱的乡村宗教 329
清真寺的文化自觉 332
创建中国的宗教学院 334
面壁成佛,阿弥陀佛 337
建立中国的国家祭祀 340
精神无形,价值永恒 343
纪念净慧大师 346
没有会计的慈善 349
现代化需要宗教精神 352
论太极禅院 355
雍和宫模式值得总结 358
佛教界的抗争 361
社会服务与宗教“在地化” 364
灵性与社会 367
宗教工作干部印象 370
推动宗教心理学的研究 373
重视个人与社会的灵性 376
从批判宗教到理解宗教 379
回族与伊斯兰教在地化 382
基督教婚礼有感 385
学界知友释净慧 388
学宗教的世界超模冠军 391
宗教界的弃婴收养 394
戒律论坛受到各界关注 397
到底有多少大学生信仰基督教 400
习总书记孔府论道的历史意义 403
尽快启动宗教立法 406
增长我们的宗教智慧 409